《博物誌》另一大貢獻是保存瞭我國古代不少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據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此書原400捲,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捲。《隋書·經籍誌》雜傢類著錄《博物誌》即為10捲。因原書已佚,故今本《博物誌》由後人搜輯而成。
評分上海古籍齣版社齣版的這套叢刊,非常好,滿減買的
評分不錯,很喜歡!
評分寶貝已經收到,很是喜歡和滿意。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司馬相如《上林賦》敘上林諸水日:“丹水、紫淵,灞、濾、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漾潢漾,東注太湖。”八川自人大河,大河去太湖數韆裏,中間隔太山及淮、濟、大江,何緣與太湖相涉?郭璞《江賦》雲:“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溯沛。”墨子日:“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日:“自彭蠡江分為三,入於震澤,後為北江而人於海。”此皆未嘗詳考地理。江、漢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繞齣五湖之下,流徑人於海,何緣入於五湖?淮、汝徑自徐州人海,全無交涉。《禹貢》雲:“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震澤也。
評分《拾遺記》的主要內容是雜錄和誌怪。書中尤著重宣傳神仙方術,多荒誕不經。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貫月槎”﹑“淪波舟”等,錶現齣豐富的想象力。文字綺麗,所敘之事類皆情節麯摺,辭采可觀。後人多引為故實。如第6捲記劉嚮校書於天祿閣,夜有老人燃藜授學;賈逵年5歲﹐隔籬聞鄰人讀書後遂能暗誦六經。這兩則傳說即很有名。[1]現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與世德堂本齣入較大。今人齊治平有校注《拾遺記》。
評分活動日入手,價格還不錯!
評分一直都在京東購買各種東西。非常信賴京東,有瞭京東,真的特彆方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