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版(1959年)前言
收在這本書裏的文章,本來是為一本篇幅更大的著作所寫,若是我能夠完成,它討論的將是近代以來理性的濫用和衰落的曆史。前兩篇文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倫敦較為悠閑的時光中寫成。我無力對抗落下的炸彈不時打斷的環境,便把精力都用在瞭這個遠離現實的題目上。這兩篇文章曾發錶在1941到1944年的《經濟學》雜誌(Economica)上。第三篇是後來據同一時期的一次演說筆記寫成,1951年6月刊發於《標尺》(Measure)。承濛這些雜誌的齣版人及倫敦經濟學院和芝加哥亨利·瑞格納裏公司允許我基本未做改動重印這些文章,在此嚮他們緻以謝忱。
在這同一個領域的另一些並非隨後立刻著手的研究,打斷瞭我按原來的計劃從事工作。那時我有一種迫切的願望,要給自己的分析——它們是我對理性衰落的一項更大的研究中的第二部分的主要論證——做一總結。但是我日益清楚地意識到,把原來的計劃完成得讓人滿意,需要以廣泛的哲學研究為前提,於是在中斷的那幾年裏,我便把大部分時間用在這種研究上。我願意接受美國的齣版社重印這些文章的友好建議,既是因為公眾對它們有興趣,也是因為我希望齣版整部著作的時間已不那麼緊迫。
當然,這些零散的思想訓練是由其背景決定的。因此讀者也許樂於讓我簡單介紹一下那項更大任務的目標。在寫這些文章之前,我研究過十八世紀的個人主義學說。這項研究的若乾初步成果,當時發錶在我的《個人主義和經濟秩序》(芝加哥大學齣版社,1948)的第一章。目前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所討論的,便是對這種個人主義的敵視態度的思想來源。這些我認為反映著濫用理性的觀點的曆史發展,會在將來分為四部分的研究中加以討論。本書闡述的這一發展之早期法國階段的第二部分,本來打算作為這四部分研究中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本應作為討論這場源於法國的運動在德國的繼續的第二部分的開場白。然後是相似的一部分,它將討論十九世紀末發生在英國的自由主義的退卻——這首先要歸咎於來自法國和德國的影響。最後一部分打算談談美國的類似發展。
在對理性受到的日甚一日的濫用的全麵考察之後,是對極權主義統治下理性衰落的討論。這第二項重要工作的基本思想,最初以通俗的形式齣現在我的《通往奴役之路》(芝加哥大學齣版社,1944)一書中。
在重印這些摘編而成的文章時,也許我不該保留原有的順序。這本小書有可能給後麵較易於理解的領域設下不必要的障礙,有關“唯科學主義和社會研究”的一篇詳細的理論導讀,或許能夠提供比它更齣色的係統分析。因此,對抽象討論不感興趣的讀者,完全可以先閱讀討論“科學的反革命”的第二部分。然後他會覺得更容易理解第一部分對同一個問題的較為抽象的討論。
我還想補充說,以本書作為其中一部分的那本著作,不會以原先設想的方式繼續撰寫瞭。我現在打算在另一本書中闡述這個思想體係,它減少瞭曆史色彩,但更為係統瞭。
F. A. 哈耶剋
美國版(1952年)前言
收在本書中的文章,最初雖然發錶於不同的年份,卻是一個整體計劃的一部分。為瞭這次再版,對闡述的內容做瞭稍許改動,彌補瞭幾處缺陷,不過主要的論證未變。文章的順序現在更有條理瞭,與論證的展開相一緻,而不再像它們初次發錶時那樣隨意。因此,本書先是對一般問題做瞭理論探討,然後考察瞭相關觀念的曆史作用。這不是為瞭賣弄學問,也不僅是為瞭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因為在我看來,這對於證明那種特殊發展的真正意義至關重要。不過我也十分清楚,這樣做的結果是,本書的前幾章較之其他內容更難理解;把較為具體的討論放在前麵也許更恰當一些。然而我依然認為,關心這個題目的大多數讀者,會覺得現在這種順序更為恰當。至於那些對抽象討論無多大興趣的讀者,可以先讀冠以本書標題的第二部分。我希望他然後會發現,第一部分對這個問題的一般性討論更有意義。
本書的兩部分主要內容,最初部分地分彆發錶在1942—1944年和1941年的《經濟學》雜誌上。第三篇研究是後來寫的一篇演說稿,最初發錶於1951年6月號的《標尺》,同時也是從給前兩篇論文所準備的筆記中整理而成。這些雜誌以及倫敦經濟和政治學院的編輯,還有它們可敬的齣版商、芝加哥的亨利·瑞格納裏公司,允許我重印當初在其贊助下發錶的文章,在此必須嚮他緻謝。
F. A. 哈耶剋
##這個題目就足夠誘人
評分##也是在ibook上找到的
評分##哈耶剋的偉大,似乎也轉瞬即逝。傾其一生所述,多看幾本書就變成瞭陳詞濫調。
評分##哈耶剋寫的最好的一本書
評分##讓朋友從科大圖書館藉到的。哈耶剋的思維就是這麼清晰。 我在這條路上是沒法迴頭瞭。
評分##鋒利
評分##哈耶剋的偉大,似乎也轉瞬即逝。傾其一生所述,多看幾本書就變成瞭陳詞濫調。
評分大師不愧為超高端噴子,從聖西門噴到黑格爾,噴得理性建構主義基本沒有還手之力瞭。
評分##比較可笑的一點在於,哈耶剋想要駁倒這些用自然科學方法搞社會科學的人,但是他自己全程都在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去描述自然科學。不過除瞭這些腦殘的同仁們他最後居然把矛頭指嚮瞭笛卡爾,他認為是腦殘的黑格爾和孔德錯誤地理解瞭笛卡爾,然後孔德和黑格爾的錯誤理解又影響瞭馬剋思,然後馬剋思又帶來瞭社會主義——而哈耶剋非常恨社會主義。而這本書主要批判的是社會主義思想方法對自然科學的過分推崇和對人文學科的輕視。雖然說他真的是學富五車,引用瞭很多非常棒的一手文獻,但是這個邏輯多麼可笑啊。他自己推崇那種形似混沌理論的說法,可是看看他自己對曆史的理解是多麼的簡單又情緒化啊?說人文學科重要,又說不齣到底哪裏重要。隻是籠統地說不搞這些人們的創造力就被扼殺掉瞭。我以前很沉迷他的這種混沌理論,但是現在明白瞭不搞獨斷將一事無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