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 2014年2月
ISBN: 9787537565387
开本:32开
定价: 25.80元
目 录
章玉米生产概况
节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一、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二、玉米的重要价值
第二节我国玉米生产现状
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概述
第三节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概况
一、玉米与竞争作物之间的效益对比
二、玉米种植前景分析
第四节我国玉米的市场需求
一、玉米的生产与消费
二、玉米的出口与流通
第二章玉米良种选择与品种介绍
节合理选用杂交种
一、购买种子应注意的问题
二、玉米种子质量的鉴别
第二节玉米的优良品种简介
一、龙单14号
二、龙单18
三、牡单10
四、绥玉6
五、吉星702
六、吉农大21
七、沈单10
八、沈单16号
九、东单7
十、东单8号
十一、东单13号
十二、东单60号
十三、海禾1号
十四、海禾2号
十五、京早10号
十六、京早13
十七、冀单29号
十八、农单5
十九、鲁单6003
二十、鲁单9002
二十一、鲁单9006
二十二、鲁单6018
二十三、鲁单8009
第三章专用型玉米品种的栽培与利用
节优质蛋白玉米
一、优质蛋白玉米的概述
二、优质蛋白玉米的营养价值
三、优质蛋白玉米的栽培特点
四、优质蛋白玉米是质优价廉的食品原料
五、优质蛋白玉米是优质的畜禽饲料
六、优质蛋白玉米可种养结合,脱贫致富
七、优质蛋白玉米发展前景
八、优质蛋白玉米的品种
第二节甜玉米
一、甜玉米的分类
二、甜玉米的栽培特点
三、甜玉米的采收期
四、甜玉米的加工利用
五、甜玉米加工产品对品种的要求
六、甜玉米秸秆的利用
七、甜玉米的品种
第三节糯玉米
一、糯玉米的概述
二、糯玉米的特性和开发利用
三、糯玉米育种现状
四、糯玉米产业化前景
五、我国育成的糯玉米杂交种
第四节高油玉米
一、高油玉米的价值
二、玉米油的提炼与加工
三、高油玉米的发展和普及
四、专用高油玉米型与多重增值型
五、高油玉米育种和育成杂交种
第五节青贮玉米
一、青贮玉米的概述
二、青贮玉米品种
第六节高淀粉玉米
一、高淀粉玉米的概述
二、高淀粉玉米优良杂交种
第七节爆裂玉米
一、爆裂玉米的概述
二、爆裂玉米的食品加工及品种
第八节黑玉米
一、黑玉米的概述
二、黑玉米的优良品种
三、黑玉米的栽培
四、黑玉米的应用与加工
第九节玉米笋
一、玉米笋的概述
二、玉米笋的栽培
三、玉米笋的加工
第四章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节我国玉米主产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东北春玉米区
二、北方春、夏玉米区
三、黄淮平原夏玉米区
四、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五、南方丘陵玉米区
六、西北内陆玉米区
七、青藏高原玉米区
第二节玉米生长发育期
一、苗期
二、穗期
三、花粒期
第三节玉米的种植密度
一、玉米的合理密植增产
二、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三、不同类型玉米合理密植幅度
四、合理密植技术
第四节提高玉米的灌溉水平
一、玉米的需水特性
二、玉米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法
三、玉米的涝害与排水
第五节做好玉米播种与田间管理
一、提高玉米播种的质量
二、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第六节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配套技术
二、玉米地膜选用
第七节玉米抗旱栽培
一、秋翻地,春保墒
二、低温抢墒,催芽早播
三、抗旱坑栽培
四、田间秸秆覆盖栽培
五、膜侧播种抗旱法
第五章玉米科学施肥与管理技术
节玉米的需肥特性
一、春玉米的养分需求规律
二、夏玉米的养分需求规律
第二节玉米营养诊断与施肥
一、形态诊断
二、施肥诊断
三、施肥回顾诊断
四、化学诊断
第三节不同区域玉米科学管理技术
一、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二、北方春玉米区科学管理技术
三、黄淮海春夏播玉米区科学管理技术
四、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科学管理技术
五、南方丘陵玉米区科学管理技术
六、西北内陆灌溉玉米区科学管理技术
第六章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节玉米主要病害防治
一、玉米大、小斑病
二、玉米黑粉病和丝黑穗病
三、玉米穗粒腐病
四、玉米青枯病
第二节玉米主要虫害防治
一、地老虎
二、玉米螟
三、黏虫
四、红蜘蛛
第三节玉米田草害防治
一、提高除草剂防治效果的措施
二、优良玉米除草剂的选择
内容介绍
《现代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玉米生产概况;玉米良种选择与品种介绍;专用型玉米品种的栽培与利用;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玉米科学施肥与管理技术等。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 门类齐全, 技术方法先进, 专业知识*, 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 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可操作性强, 图文并茂, 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 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这本书在排版和图文配合上做得相当用心,这一点非常贴合实际操作人员的需求。很多农业技术书籍的图片模糊不清,或者流程图过于简化。但我翻阅此书时,发现它对关键的田间操作环节,比如玉米的间苗、定苗、中耕培土等,都配有清晰、近距离的实操照片,甚至连不同生长阶段玉米植株的形态变化都有细致的描绘。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建立起正确的“感觉”。同时,书中的术语解释也很到位,很少出现那种只出现一次就不再提及的专业词汇,使得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顺畅阅读。总而言之,这套技术汇编,是知识的集成,更是实践的指南,它成功地将深奥的农学原理转化为了我们日常可以立刻上手应用的具体行动手册。
评分读完前几章的导论,我发现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局限于田间地头的具体操作,还触及到了“优质栽培”背后的市场需求和标准。这对于我们提升产品附加值至关重要。优质玉米的标准是什么?是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还是蜡质含量?书中是否有针对特定市场(如饲料级、淀粉加工级或鲜食玉米)的定制化栽培指标?如果能提供一份详细的“优质标准对照表”,并指导我们如何通过调整栽培措施(比如密植密度、灌浆期的光照管理)来实现这些指标,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我感觉它是在教我们如何从“种饱”向“种好”转变,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一种经营理念的升级,它提供的是一套通往高品质、高收益的农业升级路径图。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与内容的详实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关于“施肥与管理技术”的部分,似乎比我过去看过的任何资料都要细致入微。现代农业强调的是精准化管理,而不是过去那种“多多益善”的粗放式施肥。我最关注的是氮磷钾均衡以及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策略。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基于土壤检测报告的个性化施肥方案?例如,在玉米的苗期、抽雄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曲线是怎样的?如果能结合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高效复合肥和缓释肥的使用时机与用量建议,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管理技术方面,我希望它对水分胁迫的应对措施有独到的见解。玉米是“旱不旱死,涝死”的作物,如何利用现代灌溉技术(比如滴灌或喷灌)来精准调控水分,尤其是在关键的授粉期,这本书里有没有提供一些前沿的、经过验证的技术模型?这些细节的把握,才是区分普通种植和高效集约化种植的关键所在。
评分关于“病虫草害技”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我感觉这本书抓住了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面对越来越抗药性增强的病虫害,单纯依靠化学农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迫切希望看到的是一套整合了“绿色防控”理念的综合管理体系。书中是否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生物防治,比如释放天敌昆虫或使用生物源农药来控制蚜虫和玉米螟?对于常见的病害,如大斑病、锈病等,它是否提供了不同病理阶段的识别图谱?更重要的是,在“草害”治理上,我期望看到的是精准的除草剂选择指南,明确指出在不同生长期,哪些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最高,而对杂草的防效最好。这种平衡术——既要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又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残留——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灵魂,希望这本书能给出权威的解答和操作指南。
评分这部书的标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现代玉米产优质栽培技术”这几个字,就透露出一种紧跟时代、追求卓越的专业态度。我手里拿到的这本,结合了“玉米良种选择与科学栽培技术”以及“施肥与管理技术”,还有“病虫草害技”这些核心内容,感觉它不像是一本干巴巴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把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倾囊相授。我尤其期待它在“良种选择”这一块能提供一些最新的品种比较和适应性分析。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的种植户来说,选对“种子”就是成功的一半。书中如果能深入解析不同地域、不同土壤条件下,哪种玉米品种的表现最为出色,并附带一些实际的田间试验数据作为支撑,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介绍,而是能给出清晰的、可操作的步骤图或流程表,比如如何通过简单的外观判断来预选优质种源,或者在购买种源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指标,避免买到假冒伪劣或不适应本地气候的品种。这种实用的指导,远比空泛的理论陈述更有价值,能直接关系到我们下一季的收成和利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