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1223
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 除草剂卷+剂卷+杀虫剂卷 3本
9787122269577定价:60元 9787122269584定价:60元 9787122269591定价:60元
部分靶标篇/1
(一)杂草种子采集与保存2
SOP-SC-3001 除草剂靶标试材的选择标准2
SOP-SC-3002 杂草种子的常规采集方法3
SOP-SC-3003 杂草种子的特殊采集方法4
SOP-SC-3004 种子保存的方法和条件5
(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7
SOP-SC-3005 杂草种子活力常规测定方法7
SOP-SC-3006 红墨水染色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0
SOP-SC-3007TTC 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1
SOP-SC-3008 溴麝香草酚蓝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2
SOP-SC-3009 酯酶同工酶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3
SOP-SC-3010电导率法杂草种子活力的测定15
SOP-SC-3011 种子休眠的破除16
(三)常规靶标试材培养18
SOP-SC-3012 稗草18
。。。。。。。
部分试材准备与培养/1
SOP-SC-1001 稀释纯化法2
SOP-SC-1002 琼脂平板稀释纯化法3
SOP-SC-1003 单孢子分离纯化法4
SOP-SC-1004 干孢子分离法5
SOP-SC-1005 显微操作器分离法6
SOP-SC-1006 培养皿稀释分离法7
SOP-SC-1007 平板画线分离法8
SOP-SC-1008 组织分离法9
SOP-SC-1009 PDA培养基的制作10
SOP-SC-1010 肉汁胨培养基的制作11
SOP-SC-1011 马铃薯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的制作12
SOP-SC-1012 燕麦片琼脂培养基的制作13
SOP-SC-1013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的制作14
SOP-SC-1014 麦芽浸膏培养基的制作15
。。。。。。。
部分试材准备与培养/1
SOP-SC-2001 标准养虫室2
SOP-SC-2002 鳞翅目昆虫种群的建立4
SOP-SC-2003 同翅目昆虫种群的建立6
SOP-SC-2004 卫生害虫与贮粮害虫种群的建立8
SOP-SC-2005 螨种群的建立10
SOP-SC-2006 线虫种群的建立12
SOP-SC-2007 鳞翅目昆虫的寄主作物14
SOP-SC-2008 同翅目昆虫的寄主作物15
SOP-SC-2009 螨的寄主作物16
SOP-SC-2010 线虫的寄主作物17
SOP-SC-2011 东方黏虫的饲养18
SOP-SC-2012 二化螟的饲养20
SOP-SC-2013 小菜蛾的饲养22
SOP-SC-2014 茶尺蠖的饲养23
SOP-SC-2015 亚洲玉米螟的饲养24
SOP-SC-2016 棉铃虫的饲养26
。。。。。。。
这套书的包装简直是灾难,拿到手的时候,外包装已经有些破损了,幸好里面的书芯看起来还算完整。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望来购买这套关于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的,特别是涵盖了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这三个重要领域,想着能系统地学习一下行业内的最新标准和操作流程。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试图寻找那些期待已久的、详尽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方法时,却发现内容似乎过于侧重于基础理论的罗列,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陷阱”和“疑难点”着墨不多。比如,在进行生物活性测试时,对照组的设置、试剂的纯度要求、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这些关键细节,书中描述得相当笼统,不像一本“标准操作规范”应有的严谨和细致。我个人更倾向于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到手把手教学的指导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理论教材的补充读物,对于一线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指导性稍显不足,希望能有更多结合实际案例的深度剖析。
评分从价格上来看,我为这三本书付出的成本并不低,所以对内容的深度和实用性自然抱有更高的期待。遗憾的是,关于安全操作规范(Safety Guidelines)的部分,描述得非常简略,仅仅是提及了佩戴个人防护装备(PPE)等基本要求,而对于特定高毒性农药的应急处理流程、废液的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详细步骤,则几乎是空白。在农药测试领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合格的SOP必须将风险控制放在核心位置。这套书未能提供足够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指南,使得我在考虑将其作为正式操作标准引入时,产生了巨大的顾虑。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份基础参考资料,而非一套可直接落地执行的、涵盖所有细节的工业标准。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整体排版设计感到非常不习惯。字体大小的切换显得有些突兀,有些地方的图表分辨率低得令人发指,有些表格的数据简直像是用老式打印机打出来的,模糊不清,让人费了好大劲才能辨认出那些关键的数值范围。更让我疑惑的是,虽然号称是“标准操作规范”,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农药(比如内吸性与触杀性除草剂)在生物测定方法上的细微差异,书中的阐述显得不够深入和区分。我原本以为,既然是“三卷本”的集合,至少在方法学的选择和优化上能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讨论,例如新型生物活性评价技术的应用前景,但翻阅下来,内容似乎停留在十年前的标准框架内,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这对于要求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研发来说,可能无法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持,感觉像是对旧有文献的简单汇编,缺乏必要的现代化修订和深度整合。
评分这套“规范”在内容组织逻辑上也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例如,在除草剂卷中,关于土壤残留和光解速率对药效动态变化影响的章节,感觉像是被强行塞进去的,与核心的生物活性测定流程关联性不强,反而打断了对目标杂草生长周期与施药时机关系的连贯描述。阅读体验上,它更像是一部章节松散的论文集,而非结构严谨的操作手册。此外,对于一些实验耗材的选择和维护保养,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在实验室环境中,高品质的移液器、培养皿的灭菌要求、甚至是通风橱的日常维护,都会直接影响生物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但这些“软知识”在这套书中完全缺失了,让人觉得它只关注了“做什么”,却忽略了“如何保证环境条件适宜去做”。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彻底掌握不同目标生物(如特定杂草、病原真菌和害虫)的筛选和测定技术,特别是针对那些新型或仿制农药的生物活性验证流程。然而,在关于药效评价的统计学处理部分,我发现讲解得相对薄弱。仅仅是提到了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却没有详细说明如何根据实验设计选择最合适的统计模型,比如如何处理多重比较后的显著性差异,以及如何科学地计算和报告半有效浓度(EC50)或致死剂量(LD50)的置信区间。一个真正实用的SOP(标准操作规范)应该将统计严谨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测试结论是否可靠和可被同行接受。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专业高度,对于需要进行规范化数据报告的科研人员来说,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