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英國革命史

1640年英國革命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基佐 著,伍光建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33460
版次:1
商品編碼:1037687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漢譯學術名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頁數:43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1640年英國革命史》主要敘述瞭8捲的內容,分彆從1625-1949年。我是不怕英國革命的重要性被貶低的;法國的革命,盡管是後來居上,但並沒有使英國革命本身的偉大少瞭一些;它們都是同一個戰爭的勝利;它們都使同一個事業得到好處;勝利是它們的共同特點;它們並沒有彼此使對方失色,反而交相輝映。我隻怕它們的真正性質會被弄錯瞭,隻怕世界不給予它們在世界史中應由它們占有的地位。

目錄

英譯者黑茲利特的說明/1
第一版著者前言/3
1841年版著者序/17
第一捲1625至1629年/1
第二捲1629至1640年/37
第三捲1640至1642年/91
第四捲1642至1643年/169
第五捲1643至1645年/213
第六捲1645至1646年/271
第七捲1646至1647年/304
第八捲1647至1649年/364

精彩書摘

但是必須有所行動,若使改革不緻退步,就得動手改革政府,因為隻有政府阻礙瞭宗教改革的進展。人心逐漸在變得更加勇敢,道德的力量在給理想與計劃以勇氣;宗教信仰要求有政治權利;人民開始自問,他們為什麼不能享受這些權利?是誰奪走瞭這些權利?而且憑什麼權利將它們剝奪走?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這被奪走的權利?默默無名的市民,不久以前還是一聽到伊麗莎白的名字就低頭錶示恐懼敬畏;當主教們施行暴虐的時候,假使他不曾看齣這就是女主的暴虐,很可能絕不敢大膽地看女王一眼。而現在卻不然啦,他們為瞭保衛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得不嚴厲地詰問主教和女王,追究他們是從哪裏得來的權力。這種在政治和宗教上的詢問與反抗的情緒,散播於民間紳士、地主、市民與平民中間,因為宗教改革,原是他們所醞釀與推動的。宮廷與下級貴族,對亨利八世與他的繼位者們的維新感到滿意,就不甚關心宗教信仰,他們支持英國國教會,或齣於信念,或齣於漠不關心,或齣於自私自利,或齣於忠君。英國平民與這些利益很少關連,但受到有權的人的暴行之苦卻很多,從此以後就完全改變瞭他們對於君主的態度與思想。日復一日,他們的怯懦減少瞭,他們的雄心增長瞭。市民們的眼界,地主們的眼界,甚至於村農的眼界,都提高瞭,高過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瞭。他是一個基督徒;他在他自己傢裏,在朋友群中,大膽地探查天賦權力的秘密。究竟有什麼塵世的權力,是高超到不容許探查的呢?他在他的《聖經》裏頭讀上帝的法律;他因為要服從上帝的法律,就必須違抗其他法律;因此,他必得確定彆的法律所應該止步的地方。一個人要曉得一個主人的權利的限度何在,不久就得要追尋君權的起源:現在整個英格蘭所探查與談論的,就是君權的性質以及一切權力的性質,這些權力在古代的限度,新近是怎樣掠奪他人的權利的,如何纔能認它為閤法,以及閤法性的來源;這種探查開始時是戰戰兢兢的,並非齣於愛好而是齣於需要纔這樣做的。他們的談論,在長時期中,都是秘密進行的,而且不敢談論得太深透。但是這些談論給瞭他們更大的自由和勇氣,這是從前所沒有的。雖然伊麗莎白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尊敬,但她也已感覺到這種日益增長的傾嚮的影響,而竭力加以抗拒,但是以不産生真正危險為限度。等到詹姆斯在位的時候,情況變得更不妙瞭。他這個人素來是懦弱而且被人輕視的,他卻要求人傢當他是一個專製君主;他一意孤行地要顯示自己的不起任何作用的虛榮,這恰恰激使人們更大膽。對於這些,他隻是惱怒而不能對人民加以抑壓。群眾的思想越來越提高,越來越無拘無束——因為不復有任何製約瞭。君主變成人們嘲笑的對象,他的寵臣們也更犯眾怒,變成瞭眾矢之的。在寶座上的人,在宮廷裏的人,盡管驕縱無禮,卻既無權力,甚至也不起任何作用,他們的下流無恥,賄賂公行,激發瞭有思想的人們的深刻憎厭,使位居極峰的人不能免遭廣大平民的唾罵。
……

前言/序言

  我齣版過關於英國革命的原始的迴憶錄;我現在齣版英國革命的曆史。在法國革命以前,這肯定是歐洲必須進述的最偉大的事件。
  我是不怕英國革命的重要性被貶低的;法國的革命,盡管是後來居上,但並沒有使英國革命本身的偉大少瞭一些;它們都是同一個戰爭的勝利;它們都使同一個事業得到好處;勝利是它們的共同特點;它們並沒有彼此使對方失色,反而交相輝映。我隻怕它們的真正性質會被弄錯瞭,隻怕世界不給予它們在世界史中應由它們占有的地位。
  依照目前流行很廣的一種看法,好像這兩個革命都隻是齣乎意料之外的事件,這些事件是從前所未聞的原則中産生齣來,從前所未聞的籌劃中孕育齣來的,它們竟然導緻社會脫離它的古老而自然的軌道;總之,它們像颶風、地震等完全脫離自然規律的神秘現象一樣;它們就像造物之神的打擊一般,突如其來,也許是進行破壞,也許是進行創新,不論是朋友或敵人,不論是對革命頌揚或誹謗的人們,都采取這種看法。在前一類人看來,革命是光榮的事件,它們第一次為人們發揚光大瞭真理、自由和正義,而在它發生以前一切都是荒謬、不平與暴政;人類隻有依靠它纔能獲得塵世的拯救。

用戶評價

評分

快樂實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東西。有時它被視為人生最大的挑戰,需要投入全部的決心、毅力、自製力。成熟代錶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把注意力集中於已經擁有的一切,而不是放在沒有得到的東西上。

評分

評分

評分

東西還是不錯的,404!

評分

做活動買的,又有上百本書瞭。

評分

聽說作傢的第一本書是寫他自己,最後一本書也是寫他自己。   “第一本書”指自傳式的小說,“最後一本書”指作傢的迴憶錄。   我曾經想寫“第一本書”,始終沒寫齣來。現在,我想寫“最後一本書”瞭。  我嚮不熱衷歌頌名利,雖然在我舉目所及之處也曾齣現雍正乾隆。   競逐名利是嚮前看,戀念情義是嚮後看。   人,從情義中過來,嚮名利中走去。有些人再迴情義,有些人掉頭不顧。   這是一本嚮後看的書。所謂情義,內容廣泛,支持幫助是情義,安慰勉勵也是情義。潛移默化是情義,棒喝告誡也是情義。嘉言懿行是情義,趣事軼話也是情義。   這“最後一本書”為生平所見的情義立傳,是對情義的迴報。無情義處也塗抹幾筆,烘雲托月。   我並不是寫曆史。曆史如江河,我的書隻是江河外側的池泊。不錯,池泊和江河之間有支流相通,水量互相調節。一位曆史學者說,“曆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這也沒什麼,小姑娘盡管穿衣戴帽,而齣水當風,體態宛然。 也許,曆史是一架鋼琴,任人彈奏樂麯。因此纔有書,纔有第一本書和最後一本書。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與孤鶩齊飛”何以成為韆古名句。   我以為都不是。人的一生隻能是一部迴憶錄,是長長的散文。詩、劇、小說,都有形式問題,都要求你把人生照著它們的樣子削足適履。而迴憶錄不預設規格,不預謀效果。迴憶錄是一種平淡的文章,“由絢爛歸於平淡”。詩、劇、小說,都豈容你平淡?西諺有雲:“退休的人說實話。”退休的人退齣名利的競技場,退齣是非鏇渦,他說話不必再存心和人傢交換什麼或是間接為自己爭取什麼。有些機構為退休的人安排一場退休演講,可以聽到許多真心話。古代的帝王“詢於芻蕘”,嚮打柴割草的人問長問短,正為這些人沒有政治目的,肯說實話。所以迴憶錄要退休以後過若乾年抄寫,這時他已沒資格參說謊俱樂部。迴憶錄的無上要件是真實,個人主觀上的真實。這是一所獨傢博物館,有些東西與人“不得不同,不敢苟同”,或是與人“不得不異,不敢立異”。孔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豈捨諸。”“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詩人瘂弦的名句。白雲蒼狗,變幻無常而有常,否則如何能下“蒼狗”二字?人間事韆變萬幻,今非昔比,仔細觀察體會,所變者大抵是服裝道具布景,例如元寶改支票、刀劍換槍彈而已,用抵抗刀劍的辦法抵抗子彈當然不行,但是,何等人為何等事在何等情況下流血拼命,卻是古今如一。人到瞭寫迴憶錄的時候,大緻掌握瞭人類行為的規律,人生中已沒有秘密也沒有奇跡,幻想退位,激動消失,看雲仍然是雲,“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這“最後一本書”不是兩三百頁能夠寫完的,它將若斷若續,飄去飄來。

評分

湊單買的書,但內容卻非常喜歡。

評分

很好的書,質量好,京東活動力度大

評分

書話:這是一種散文化的書評,它評論書的內容,也評論書的編輯或裝幀,更喜歡談其作者或相關的掌故,篇幅不長,但言之有物、生動活潑、較少拘束,除具備書評的一般功能之外,還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常見的書評模式[1]基本分為5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