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
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每个细节都像一粒珍珠,由诗意情牵一线,构成诗意教育的淳美境界。
苏静创造了教育奇迹,将一名小学名师、大学教师和教育专家融为了一体。
她将一群原本对诗一无所知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出口成诗的“神童”!教学令人瞩目!
家长是孩子的第1任教师,如果您是家长,苏静教育孩子的奇思妙想,肯定会给您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我“发现”了那个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凭借着独树一帜的“诗意教育”,把一群蜚声全校的“麻辣学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天才诗人”时,我按捺不住欣喜,把她招到门下。那个时候,她在青岛嘉峪关小学做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
现在,当年的小学老师已经成为培养小学老师的老师,她已经是青岛大学师范院小学教育的意义。她常说,无论自己站在哪个讲台上,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教育,为人生。所以,她用三年的时间总结了八年的教育人生体悟,凝炼成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写成了这本心血之作,与广大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分享。作为她的老师,我深感欣慰和骄傲。
我欣赏苏静的课堂,在她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魅力和活力。我一直认为,一堂好课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是孩子的,把课堂还给孩子。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所以,评价一堂课不是评价老师在课堂里面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多么精彩,而重要的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在课堂里是不是主动的快乐的。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作者教学方法的分享。
本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午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这本书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本书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
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每个细节都像一粒珍珠,由“诗意”情牵一线,构成诗意教育的淳美境界。
作者简介
苏静,诗教名师,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讲师,教育学硕士,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任青岛嘉峪关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01年荣获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其风格独运的“新诗教”被《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以整版专栏报道。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队辅导员。2003年独创“魅力诗词”特色课程,赴全国30多个城市的100多所大、中、小学进行“诗教”专题报告及师生培训百余场,好评如潮。先后被潍坊教育学院、张家港高级中学、天津塘沽区教育中心、洛阳洛城区教委等数十家单位聘为客座教授。先后被《教师博览》、《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评为年度封面人物;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特聘语文学科带头人。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近百万字,2005年,出版个人教育专著《麻辣学生酷老师》。
内页插图
目录
教育是一首诗(朱永新)
生命的三次飞跃(陶继新)
1 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深邃课堂风情万千
魅力问答成效非凡
巧教古诗触类旁通
处变不惊急中生智
课文成诗一举数得
借景引发头脑风暴
批判阅读另类思考
静心聆听孩子解释
团队合作赏诗有方
帮助孩子自圆其说
低段作文一题多解
灵活处理课堂违纪
特别分享 学生自创诗作集锦
2 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
将相无种人皆尧舜
适当装傻轻松避嫌
善化负担变为奖励
冷峻幽默对付顽童
错字成诗巧妙纠正
将计就计化解难题
巧设擂台激励背诗
师生同办特色报纸
读书三法受用终生
尊重身边平凡之人
对待作业化繁就简
随机德育事半功倍
特别分享 给我深远影响的十本书
3 沟通——让学生爱上你的真
诗意评语温暖一生
拒收礼物无欲则刚
家长沟通三步到位
尊重孩子朦胧爱情
肝胆相照保守秘密
诚实坦率赢得信任
条清缕晰说理透彻
转换视角淡化纠纷
妙语应激冰释尴尬
毕业情牵保持联系
定期旅行适时分享
用心铭记孩子细节
特别分享 诗意评语集锦
致谢
精彩书摘
1 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深邃课堂风情万千
很多听过我课的老师,都会惊讶于我课堂的深邃和大容量。一个看似平淡的主题,总会被我旁征博引,其内容常常涉及到中学甚至大学。在一般老师眼里,小学生怎么可能理解如此高深的内容,这似乎有悖于今天所倡导的“简简单单学语文”的理念。而在我看来,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习惯于深沉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的时候,语文的魅力自然彰显,所有难题都可轻松应对。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他们渴望新鲜,乐于挑战,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体验深邃课堂?通过以下我亲历的三个课堂片段,老师们或许可见一斑。
案例一:《蟋蟀的住宅》
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总结蟋蟀的精神。对于蟋蟀“用世界上最柔弱的工具创造出了最伟大的建筑”这一点,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诸如“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符合要求的答案,但我并没有急于肯定,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句,并解释道:“所谓君子就是品行高尚的人。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而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所以,这句古代名言把我们刚才对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浓缩其中,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如此一番讲解后,孩子们啧啧称奇,经典之语铭记于心,课文难点迎刃而解。
小结:用经典诗句来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不失为深化主旨,提升课堂品质的一剂良方。
案例二:《白杨》
在学习《白杨》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总结性的问题:“边疆这么苦,建设者为什么还要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呢?”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很容易就回答出了《教参》分析的要点:“他们为了祖国的需要”“他们热爱祖国的边疆”“他们服从大局,不怕苦累”等等。这时,我话锋一转,“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除了爱国思想,他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精神在驱使自己做出这样无怨无悔的选择呢?”孩子们沉默了,显然,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命题。因为长久以来,学习此类课文早已总结出“传统窍门”,提到人物精神时,只要贴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顾全大局”“舍已为人”诸如此类的字眼,一定不会有太大问题.就像学习游记类的文章一定要扣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大帽子”,至于作者本身的意图,并不做太多揣摩。所以。我的问题让孩子们困惑了:抛去我们已知的,还有什么可以主宰一个人的心?看着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我挥笔写下了两句诗文:“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然后解释道:“同学们,自古以来,多少大英雄、真名士为后人称道,无不是源自他们高尚的人文修养。正如孔子称赞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在中国,外国也有许多大人物具有如此的胸襟。例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创作《梦的解析》时正饱受着癌症的折磨和身边人无情的攻击,没有人信任他,连曾经最好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而事后回忆这段痛苦的经历,他竞欣然说道:‘我最孤独的时候也是我最光荣的时候,它成就了我最终的辉煌。’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再如蜚声世界的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一生的座右铭竟是:‘没有孤独,什么事都干不成。’虽然偏激,但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执著和对艺术独特的感受。苏老师写下的这两句诗,是对边疆建设者心灵的观照。他们之之所以能够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而无怨无悔,不仅仅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面对着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无穷诱惑,他们不为所动,毅然选择了远赴边疆,为的就是寻求心灵的寄托,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傲立尘世的寂寞英雄,独饮一份孤独,于逆境中尽显本色;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坚守信仰的真名士,视苦难为人生高贵的财富,把清贫当人生永恒的享受。”抛却了单一乏味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纵贯寰宇的鲜活。深邃,让人性的魅力与光辉空前灿烂。
小结:面对“经验依赖性”的问题,运用广博的知识和个性化的表达,给孩子以振聋发聩的心灵冲击,引导其转换视角,审视内心,对问题进行多元解读。
案例三:《燕子》
《燕子》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燕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讲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问题:“既然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小燕子来表现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那么在你心目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孩子们的回答非常踊跃,大家都毫不吝惜地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春天——春暖花开、春风和煦、万紫千红、百花盛开……听完了孩子们的表达,我话锋一转:“看来,同学们心目中的春天和课文中的春天一样,无一例外都是美好的,令人陶醉的,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你们想知道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是如何描绘与众不同的春天么?”孩子们兴奋地直点头。因为他们知道,每每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带着耳朵去旅行了”。于是,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开始以“春”为主题的文学知识拓展。
首先,我推荐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几个经典的段落读罢,孩子们反应平平。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笑着说:“同学们,这篇文章中的春天貌似和你们描绘的一样,其实另有奥秘,别有洞天。但今天苏老师在这里不多讲,只是先给你们加深一下印象,你们上中学会专门学习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推荐了钱钟书的《窗》。我先介绍了钱钟书其人,再让孩子们猜测一下这位“语言魔术大师”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窗外的春光”的。我说:“钱钟书喜欢春光,但他不喜欢窗外的春光,因为窗外的春光太——”我没有把原文读出来,让孩子们猜测。孩子们有的说“太多了”,有的说“太亮了”,还有的说“太刺眼了”……我不动声色,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孩子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字:“贱”!“因为窗外的春光太贱了!”孩子们一片哗然。说春天“下贱”,真是闻所未闻。看到孩子们惊诧的表情,我用钱老的文章解释道,窗外春光之所以下贱,是因为它不分美丑.不分善恶地普照万物,它没有自己真正的判断力。而钱老先生所热爱的,是那通过千难万险挤进黑暗屋子里的一丝一线的春光。就是这样的春光,给垂死的人以活着的希望。就像黑暗年代被关在渣滓洞里的革命者们,虽然明知自己可能无法活着走出这人间地狱,但他们依然乐观,因为他们还可以凭借着从天窗透进牢狱的一点点阳光,去憧憬希望,坚定必胜的信心。所以,如果在朱自清眼中,春天是美丽的,在钱钟书看来,春天则有了“高贵”和“下贱”之分。孩子们目光炯炯,若有所思。显然,他们被这种新鲜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吸引住了。
接下来,我通过讲述陆游与唐婉悲春千古的爱情故事,引出了两首《钗头凤》,让孩子们体味到了“悲情的春天”。紧接着,我层层递进,从陆游唐婉的儿女情长谈到了南唐后主的亡国之恨:南唐后主李煜昏庸无能但才华横溢,难为人间之主却堪称词中之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歌舞升平的皇族生活到亡国之君的剧烈转变,几首悲春之词,写尽他落寞心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讲述完“悲情的春天”,我又为孩子们补充了德国诗人里尔克“灵感的春天”和马克吐温“幽默的春天”。一番“耳朵行程”下来,孩子们大快朵颐,每个人的“掌中宝”(孩子们自觉准备的课堂笔记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款式和记录方式)都记录得满满当当。最后,我以“改编”李清照的一句词结束了这节知识拓展课:“春天的万千风情,怎一只燕子了得!”
小结:围绕主题进行“超链接”知识拓展,不仅有助于打破孩子的思维定势,同时可以积累知识,启迪写作思路。
通过以上的案例不难看出,深邃课堂所赋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境界。我常说,不要担心孩子们听不懂你深邃的表达,哪怕他们只听懂了百分之一,也不要放弃。因为接下来,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百,然后,他们就会听懂百分之二百。因为,他们不仅仅听懂了你的话,更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去甄别,去表达本色见解。因为,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拥有了这样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当然,要让课堂深而不涩,邃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
魅力问答成效非凡
同样是提问,老师们往往在教新课的时候循循善诱,对孩子的错误回答非常包容。而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的表现似乎就不那么可爱了。“把书和笔记本都合上,我们开始提问!”“没有人举手么?那我就抽号来决定了!”这是不少老师在复习时提问的惯用开场白。“为什么背不过?为什么答不出?昨天干什么去了?回去把课文抄五遍!”这又是某些老师惯用的语言。或许,老师之前的心理预设就是,既然是学过的知识,孩子们理应都会。再看看我们的孩子,面对一脸“煞气”的老师,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生怕被点到名字,巴不得变成“隐形人”。
这是我们在课堂复习提问中常见的尴尬。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需要老师转变一下观念。提问,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不是孩子唯唯诺诺的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要让孩子们放轻松,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所以,在提问时,一定要给答题孩子正面的激励信息,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比如,对他们说:“你一定可以,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试试看!”
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后,接下来便是方法问题了。在这里,不妨试试我独创的“魅力问答”法。在我的班里,孩子们非常喜欢每天新课前的五分钟“魅力问答”。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兴奋的竞赛,而有趣的是,在这场竞赛中,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我们先来看一下“魅力问答”的基本规则:
第一,内容的选择。魅力问答的内容既可以是前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前几节课的精华体现。
第二,分值的累积。每位学生答对一题即可得“魅力分值”一分,每次提问满分为五分,分值累计越高便会有越大的惊喜与奖励。
第三,答题的程序。答题者每答完一题,都有权选择放弃或继续答下面的题目。若在答满五分之前有一题答错,那么他之前的分数和下面答题的机会则传递给下一个答题者,但谁来“接棒”,由他来决定。
第四,纪律的要求。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自由翻看笔记,但绝对不能提示答题者,否则不但答题者魅力分值无效,提示者还会被警告取消答题机会。
前言/序言
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教育是一首诗》。我曾经梦想从事教育的人,都是充满着激情、诗意、创造、活力的人。我曾经梦想办一所像“夏山学校”那样充满诗意的学校。
所以,当我“发现”了那个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凭借着独树一帜的“诗意教育”,把一群蜚声全校的“麻辣学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天才诗人”时,我按捺不住欣喜,把她招到门下。那个时候,她在青岛嘉峪关小学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在苏州大学读书期间,苏静勤奋而潇洒。说她勤奋,因为她在几乎没有外语基础的情况下,硬是啃下了各种考试,顺利完成了学业。说她潇洒,因为她在学习期间经常背起行囊走天下,天南海北闯世界。读书的时候,她写了一本记录她与自己的孩子们的生活的书《麻辣学生酷老师》。我在序言中称她是“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年轻人”。
现在,当年的小学老师已经成为培养小学老师的老师,她已经是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的专业讲师。一路走来,她用一颗明媚的诗心诠释着教育的意义。她常说,无论自己站在哪个讲台上,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教育,为人生。所以,她用三年的时间总结了八年的教育人生体悟,凝炼成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写成了这本心血之作,与广大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分享。作为她的老师,我深感欣慰和骄傲。
我欣赏苏静的课堂,在她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魅力和活力。我一直认为,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是孩子的,把课堂还给孩子。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所以,评价一堂课不是评价老师在课堂里面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多么精彩,而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课堂里是不是主动的快乐的?
我们新教育一直致力于让所有的人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认为教育生活很重要,因为课堂是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听课时我最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很开心?课堂生活不快乐,教师的教育生活就黯然失色,让学生快乐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但是,课堂里仅仅有笑声还不够,同时要有紧张度,过去我们的课堂是老师紧张,老师在背他所准备好的东西,或者说演绎他设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让学生进入他的课堂,也就是说学生的脑筋没有动。而苏静的课堂让我觉得感动,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她的“本门弟子”还是一面之缘的异地他乡的孩子们,只要走进她的课堂,就会本能地兴奋。从晓风残月的清丽到大江东去的豪迈,看似高深莫测的内容,被她行云流水般地讲述一一化解,孩子们虔诚地拜倒在经典文学的脚下。她把课堂变成一场耳朵和思想的快乐畅游,孩子们舞之蹈之,流连忘返。特别是她在全国巡回执教时,下课后常常被一面之缘的孩子们团团围住,流泪挽留,这样的场景让人看了无不动容。在学生眼里,她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老师。最近几年,她行走了全国30多个城市的上百所学校,在数千名孩子的心里播下了诗意教育的种子。
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幸福高效地出现在课堂上,这就是魅力课堂的本质所在。所以无论课堂怎么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始终是我们理想课堂的内容。因此,苏静的课之所以非常成功,就在于她始终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始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
多年来,苏静一直致力于诗意教育的研究,她的硕士论文就是关于诗词教育的。她教的学生也是背诗赏诗侃侃而谈,作诗论诗提笔成章。但她一再表示,这只是她“诗意教育”的一部分。“诗意教育”的真谛,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不是单纯的写诗之人,而是诗意之人:有才华,有勇气,有创意,有良知,有激情,有理想。终极目标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以,从诗意课堂到魅力诗词到诗化生活,她全方位地展示着“诗意教育”的魅力,昭示着新教育的理念。
与苏静的第一本著作相比,这本新书更加显示出她的日趋成熟和练达。在这本书里,苏静充分体现出一个小学教师和大学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自然融合。她不仅用灵性的语言,呈现了亲历的经典案例,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课堂”、“管理”和“沟通”三个教育层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表达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教育叙事本身,可以给读者最直观的借鉴,同时引发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是本书的个性和灵魂所在。同时,书中的“特别分享”部分也值得读者关注。无论是学生的自创诗作还是作者的读书感悟,都能让我们分享到一种欠违的心情,一种傲然的风骨。而风格独运,洋洋洒洒的万余言“诗意评语”,更体现了作者的因材施教,诗心灵动和爱心永恒,值得读者用心品味、借鉴。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苏静做大学老师可惜了。她本来应该是天才的小学教师,应该为中国传统的诗教复兴做出巨大贡献的小学教师。我告诉她,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师的空间非常狭小,而且靠苏静进行“一个人的战争”,影响也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把诗意教育的种子播在更多的小学教师心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诗意的教育,拥有诗意的生活,不是也非常有意义吗?
在一次关于苏静新诗教的研讨会上,我曾经希望苏静“用新诗教给风尘仆仆的灵魂洗个澡”。她也承诺,要更加努力,“用深刻的思考和可贵的实践去承载新诗教的光荣与梦想,用涓涓流淌的文字去温热生命的酒,让每一个接受洗礼的灵魂都能通透明澈,拥有最本源的仙姿灵态。”现在看来,苏静是用心承诺着,行动着。在每年的“朱门会”上,苏静和她的弟子们总会给我带来诗意的礼物,看得出,她的大学教育生活同样是充满诗意的。
新教育本身追求诗意的教育。现在,以“晨颂一午读一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为课程的新教育学校已经越来越多,用诗歌与黎明共舞,开启新的一天,已经是许多新教育学校的一道风景。希望苏静的诗意教育,在新教育的旗帜下,成长得更快、更好。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