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视文本解读(修订版)》选取获奖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纪录片和电视谈话节目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部分作品还选编了编导手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电视优秀作品的解读与借鉴,是电视从业人员尽快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电视文本解读(修订版)》可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电视理论研究者、电视记者和编导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黎明,现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新闻心理学》、《掀动历史的风》、《写作教程》、《奋力在中部崛起》、《电视文本解读》、《和谐社会与媒体的责任》等。
目录
总论
电视新闻类作品
(一)短消息类
有困难 找政府
评析 于细微处见真情
“韩流”出处有“汉潮”
评析 巧选切入点 慧眼识新闻
遭遇县里说情人
评析 声画并茂记录真实
林蛙不归路
评析 巧选角度说环保
内江警方围捕蒙面持枪歹徒
评析 惊心动魄的现场纪实报道
(二)长消息类
子夜大转移
评析 多信道的整合传播
改革改出52个镇领导
评析 让反方自说自话
巴格达遭空袭纪实
评析 追着炮弹走
南京冠生园:年年出炉新月饼周而复始陈馅料
评析 隐性采访:让镜头说话
南丹“717”事故初露端倪
评析 “铁肩担道义妙手作文章”
一次成功的迫降
评析 “抓”来的好新闻
超市竞争带来新鲜面包
评析 贴近百姓 以小见大
南浦、南原两村党支部作用不同结果不同
评析 一篇典范的非事件性新闻报道
(三)连续(系列)报道类
秋收之后话粮改
评析 深入浅出的形象化报道
新疆兄弟紧急求援上海各界伸出援手
评析 故事化的电视新闻
6000万元巨额亏损为何无人知晓?
评析 步步追踪悬念迭出
电视评论类作品
“罚”要依法
评析 触角敏锐的“新闻眼”
违法收缴违民心
评析 巧妙选择“切入点”
发票:期待“透明”
评析 比较之中见“反差”
电视专题类作品
“凉皮苗老太”传奇
编导阐述我们能够给观众什么?
评析 平淡中的神奇,质朴中的展现
追沙溯源北行记
评析 在“新、真、实、要”上下工夫
苏州水与水为邻
编导阐述 苏州寻水
评析 诗情灌注《苏州水》
电视纪录片类作品
电视谈话节目类作品
后记
精彩书摘
1.把握电视语言
比如语言,电视语言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播音语言能够充分显示语言的理性概括的特征。而实况语言,特别是现场实况语言,不仅由于它包含了实况主体的语言因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且也包括了说话的表情(语音、语调、神态等),因而更突出了环境氛围,因此,会使报道更为真实、客观。因为是情境语言,它的表现力、感染力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词意义之上。
在电视中,语言又有同期声与非同期声的区别。大致地说,在事件发生现场发生的语言,无论它来自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我们都称其为同期声。相反则称为非同期声。比较这两者,同期声与影像混为一体,成为电视语言现场感的一大特色。而非同期声(以下我们简称语言)则以独立品质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在表义上更简洁明了,意义确切。电视语言的表意,常常沿用不同的符号逻辑。一般说,更具有理性概括性的内容,人们常常采用非同期声语言的结构意义;而更需要现场的感性认识的客观、亲切、丰富,则多用影像的结构意义。因此,除了简要的新闻播报外,非同期声(也包括同期声)的语言逻辑也时时穿插在那些内容较为恢弘、时间跨度大、观念性强的其他纪实作品之中。
其次,非同期声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能力,并具有全知全能的观察视野。在电视作品的采录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内容没有被摄像机录制下来,有的由于缺乏录制的条件而不能获得影像,有的需要跨越时空,并压缩时空以满足表达的需要,有的影像资料没法找到,也无法录制,等等。在这种情势下,非同期声语言的作用与特长表现尤为突出。
前言/序言
电视文本解读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电视文本解读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