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象山语录》为陆九渊的多名弟子所记汇编而成。《语录上》为傅子云和严松所记,《语录下》为周清叟、李伯敏、包扬、詹阜民和黄元吉所记。由于是多人记录而成,风格不一,又由夹杂了许多方言口语,以及一些没有头柄的话,使人读来不免有摸不头脑的感觉,所以《象山语录》中许多关于陆九渊思想的材料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尝于江西贵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讲学,学者因称象山先生。陆氏为“心学”创始人,其易学思想构成了心学的根本内涵,他本人也成了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象山语录》在言谈之间涉及到广泛的内容,除了心学体系自身的概念、方法外,还包括为学的渊源、任务等,既是心学建构的体现,也是心学观点的运用。
目录
象山语录导读
象山语录
语录上
语录下
阳明传习录导读
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衰乱蒙大意示教主裁判刘伯颂等
教 约
传习录下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精彩书摘
象山语录导读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曾讲学于贵溪应天山,并将应天山易名为象山(《年谱》),由此又被称为象山先生。陆九渊一生不重著述,留下的大多是往来书信、单篇杂著及语录等。陆九渊死后,陆九渊的儿子将其论著编成《象山先生全集》,初为32卷,后陆续增加《语录》、《年谱》等,成为36卷。在明正德以前,《语录》系另行,尚未编人全集,但从内容看,它却较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陆九渊思想的特征。
作为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陆九渊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没有离开理学本身的衍化过程,事实上他的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即表现为对程、朱一系,特别是朱熹理学的回应;因此,欲把握其心学,便不能不对其批评对象——朱熹哲学作一考察。
一、陆九渊心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心、性关系是理学所辨析的重要问题,正是对心性的关注,使理学常常被称为“心性之学”。在陆九渊以前,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曾对心、性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
在程、朱那里,心泛指一般的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并与人的感性存在相联系。二程说:“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二程遗书》卷十八)与身相对的心侧重于人类的本质,身则首先与个体的感性生命相联系。主于身既意味着心的灵明知觉对形体的制约,又蕴含着感性存在对心的渗入。
心作为灵明知觉与感性存在的统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本然(本来如此的形态)。从本然到当然(应当达到的形态),便涉及心与理、心与性的关系。朱熹认为,心与理并不彼此分离:“心与理一。”(《朱子语类》卷五)理与心的统一并不是指心与理彼此等同或融合为一,它具体展开为心具理:“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同上,卷九)所谓心具理,也就是理内在于心而主宰心。具于心之理,也就是性:“理在人心,是之为性。”
……
前言/序言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学国学必读!内容翔实
评分
☆☆☆☆☆
可与徐梵澄的陆王学述参看,虽然徐是一家之言,不过有助于理解某些概念
评分
☆☆☆☆☆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为陆九渊的多名弟子所记汇编而成。《语录上》为傅子云和严松所记,《语录下》为周清叟、李伯敏、包扬、詹阜民和黄元吉所记。由于是多人记录而成,风格不一,又由夹杂了许多方言口语,以及一些没有头柄的话,使人读来不免有摸不头脑的感觉,所以《象山语录》中许多关于陆九渊思想的材料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评分
☆☆☆☆☆
经典之作,非常满意!!!
评分
☆☆☆☆☆
知行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也反映了王阳明对朱熹以来宋明道学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进一步研究。
评分
☆☆☆☆☆
3编辑推荐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评分
☆☆☆☆☆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评分
☆☆☆☆☆
评分
☆☆☆☆☆
是正版,挺好,京东送货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