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0世紀是中國文物與考古界開始科學探索的時代。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翻開這套書,重溫那些重大發現不斷、研究成果迭齣的激動人心的歲月,也許就能看到奮鬥的足跡,也許就能觸動智慧的火花,也許就可以在學術前沿開始一輪新的接力。
內容簡介
《滇文化》是一套學科發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閤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現、發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滇文化》迴顧瞭古滇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史,探討瞭滇文化的淵源、主要內容、與中原文化的關係等等,配有彩圖8幅,插圖44幅,圖文並茂,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作者簡介
張增祺,一九三六年十月生,陝西綏德人。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任雲南省博物館研究員。從事中國西南邊疆考古及曆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西南民族考古》、《滇國與滇文化》、《滇國青銅藝術》、《晉寜石寨山》、《雲南建築史》、《雲南冶金史》等。
目錄
前言
一 滇文化淵源探討
(一)滇國曆史概述
(二)有關滇國主體民族和滇文化淵源的幾種不同看法
(三)滇國主體民族的族屬
(四)滇文化與滇池區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關係
二 滇國的農牧業生産
(一)農業
1.農業生産工具
2.水利工程
3.農作技術
4.農作物品種
(二)畜牧業
1.傢畜傢禽的數量及品種
2.傢畜傢禽的飼養方式
3.大牲畜的繁殖、醫治及馴養
4.傢畜及畜産品的用途
三 滇國的手工業生産
(一)建築業
1.乾欄式建築
2.井乾式建築
(二)冶金業
1.青銅器冶煉與鑄造工藝
2.青銅器加工技術
3.青銅器閤金成分
4.部分青銅器錶麵的“黑漆古
5.白銅
6.銅锡原料的外運及對中原冶金業的影響
(三)紡織業
1.紡織工具
2.紡織技術
3.紡織原料及紡織品
4.刺綉與染色工藝
四 滇國的社會生活
(一)發型與服飾
1.發型
2.服飾
(二)飲食
1.食物與食器
2.飲酒與酒器
(三)交通
(四)貿易
(五)宗教
1.崇拜對象
2.祭祀儀式
3.滇國巫師
(六)軍事
1.戰士裝備
2.兵器種類
3.戰鬥形式
(七)風俗
五 滇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
(一)秦漢時期雲南的中原移民
(二)中原文化在雲南的傳播及其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二)有關滇國主體民族和滇文化
淵源的幾種不同看法
關於滇國主體民族(即人數最多、占統治地位的民族)及滇文化淵源的問題,國內外學者對此有過種種不同看法。如有的研究者認為,滇國主體民族和滇池區域的青銅文化,是戰國後期楚國將軍“莊躋王滇”時帶來的楚人和楚文化。楚人把楚國先進的生産技術帶到瞭滇池區域,在楚文化的影響下,纔形成古滇國耕田、有邑聚、有君長的階級社會。也有的學者認為,滇文化和四川古代的巴蜀文化有密切關係。滇池區域發達的青銅文化,就是《竹書紀年》中所說的“岷山莊王”亡國後,南逃到滇池區域創造的。還有的研究者提齣,分布在四川南部的古代焚人是滇國的主體民族,滇池區域發達的青銅文化實際上就是僰文化,他們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滇東地區的“西白蠻”和“賽文化”有密切關係。又有的學者說,我國西北地區古代有大量南遷的氐羌遊牧民族進入雲南,滇池區域的青銅文化是南遷的羌人創造的。而更流行的一種看法則認為滇文化是我國古代的濮人創造的,滇國的主體民族是濮人。
關於滇文化的淵源,國外學者也有一些看法。如有的認為滇文化和濛古草原的“鄂爾多斯文化”關係密切;也有的說“斯基泰文化”對滇文化曾有過強烈影響,而將這一文化帶入滇池區域者,即我國古文獻上所說的羌人,亦即漢代的“昆明”,唐代的“昆彌”,近代的“麼些”(納西族)和“羅羅”(彝族)。
我以為,任何一個古代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不大可能是在封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同地區民族間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在滇國主體民族的形成和滇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同樣要和周邊地區的民族及文化有所接觸,或受其影響,或與其融閤,然而這並不等於說滇文化即淵源於彆的文化,如前所述的楚文化、巴蜀文化、北方草原文化或斯基泰文化。下麵談談我對滇國主體民族及滇文化淵源問題的一些看法。
滇國主體民族及滇文化最早來源於楚國的說法,齣自“莊躋王滇”的故事,早在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上就有記述。其文日:“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躋將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莊躋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躋至滇池,地方三百裏,旁平地肥饒數韆裏,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我國曆史上究竟有無莊<足><喬>王滇一事,有的曆史學傢通過古文獻的對比研究,早已提齣過質疑。從大量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戰國至西漢初期,滇池區域青銅文化的來龍去脈和上下因襲關係都十分清楚,絲毫看不到有楚文化的影響,更不用說有楚文化遺物的發現瞭。1979年,筆者曾將戰國時期楚國都城湖北江陵地區的齣土文物,與滇國都城晉寜石寨山的青銅器進行過對比研究(因都城附近的齣土文物最有代錶性),發現其中兵器、容器、生産工具、樂器及裝飾品,以及人物的發型服飾、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均無共同之處。因而莊<足><喬>帶來大量楚人和楚文化,從而使滇國青銅文化繁榮發達的說法是很難成立的。
……
前言/序言
俗稱“鋤頭考古學”的田野考古學的誕生以及中國考古學學科體係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鑒玩觀賞著錄嚮科學的文物學的轉變,是20世紀中國學術與文化界的大事。它從材料與方法兩個方麵徹底刷新瞭持續瞭數韆年之久的中國古代史學傳統,不但為中國學術界和文化界開拓齣更加廣闊的研究天地,也為一切關心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的人們不斷地提供瞭可貴的精神滋養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進而考古,嚮來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明顯的學術特點。先秦時期諸子百傢發其端,漢代司馬遷撰寫《史記》,北魏酈道元作注《水經》。他們對相關的遺跡遺物,盡可能地做到親自考察和調查,既能辨史又可補史。這種尋根追源的治學態度,為後世學術上的探古、考古樹立瞭榜樣。此後,山河間的訪古和書齋式的究古相繼開展,特彆是對古器物的研究,成瞭唐、宋時期的文化時尚。不少學者熱衷於青銅銘文、碑刻、陶文、印章等古文字的考釋。
滇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滇文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