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京鬍同是中國傳統住宅建築的經典,是最具民俗風情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北京鬍同有700餘年的悠久曆史,縱橫交錯的鬍同,是獨特的地理環境、曆史因素、人文沉澱的産物,它們記錄下瞭曆史的變遷和時代的風貌,是老北京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縮影。鬍同裏的王公府邸、名人故居、會館、寺廟道觀,以及市井風情、人文典故,都蘊藏著傳統文化的精華,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從〔薊城〕到〔北京〕
北京城的格局規劃
第二章 走進鬍同
鬍同的來曆
另類鬍同
鬍同深處故事多
第三章 鬍同裏的老建築
四閤院
彆樣院門
天公府邸
寺廟道觀
第四章 鬍同風情
北京的什刹海
鬍同人傢
鬍同會館文化
精彩書摘
不叫鬍同的鬍同
凡是到過北京、走過鬍同的人都會發現,那麼多並非交通要道的普通小街小巷,名字未必都叫鬍同,有的叫“街”,像成方街、柳蔭街、半壁街、外交部街;有的叫“巷”、像南柳巷、木料巷、安平巷、韆福巷;有的叫“道”,像京畿道、馬場道、大學夾道、養蜂夾道;有的叫“路”,像禮士路、闆章路、萬明路、留學路;有的叫“裏”,像巨得裏、旌勇裏、福壽裏、安居裏等。
然而,在眾多的鬍同裏,還有比較特殊的一類:“條”。比如西四北麵,有西四頭條至八條;南城東麵,有草場頭條至十條;南城西麵,有棉花頭條至九條;朝陽門外,有南營房頭條至八條;頗具名氣的,有大柵欄商業區的廊房頭條、二條等。
鬍同被叫做“街”、“巷”、“道”、“路”等,都還算貼切,若是叫個什麼“條”,實在有些難以理解。
其實原因並不復雜。
北京人說話除瞭兒話音多,還喜歡“縮略”,用北京話講,叫做“吞字兒”。比方西單這個地方是北京城裏的繁華地段,如今人們叫慣瞭,很少去琢磨那名字的含義。其實,西單的完整含義,應當是“北京城裏靠西麵那個有一座牌樓的地方”。早先在那裏的確有過一個很大的牌樓,可算是十分明顯的地標,北京人說話的時候把那句子裏能省的字詞全省瞭,就剩下“西單”兩個字瞭。
由此可知,那些“條”,其實原先有不少也叫“鬍同”,隻是後來的人們為瞭圖省事,索性去瞭“鬍同”二字,“一、二、三、四”地排瞭下去。如此變革,看上去規矩瞭,卻喪失瞭原有的特點及個性,顯得有些索然無趣。
在這些以“條”命名的鬍同中,數量最大的是東四路口東北方嚮的那些“條”,它們居然從“東四頭條”一直排到瞭“東四十四條”,應算是“條”中的“大傢族”瞭。
“東四”的含義應當是“北京城裏靠東麵那個有四座牌樓的地方”。縮短些,就是“東四牌樓”,再次濃縮便成瞭“東四”。以“東四十條”為例,便是“北京城裏靠東麵那個有四座牌樓的地方的第十條鬍同”。更準確地說,應當稱為“東四北十條”,不過東四周邊再沒有以“條”命名的鬍同瞭,那個“北”字自然也就省略瞭。
牌樓是北京舊城街巷路口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也叫牌坊,簡稱坊,本來是當做街門用的,後來變成瞭裝飾性的建築。當年,東四路口真的有麵嚮四方的四座高大牌樓,有人說是建於明代正統年問,還有人說是建於明代永樂年問。四座牌坊上各有坊額,東麵是“履仁”,西麵是“行義”,南北皆為“大市街”。
翁立先生曾經提到:“經實地勘查,現今東四北的幾條鬍同,正是元朝鬍同的規模。”也就是說,東四路口東北方嚮這一片以“條”命名的鬍同,無論走嚮還是寬度,還大緻保留著它們初始的模樣。
在侯仁之先生主編的《北京曆史地圖集》中可以看到,元朝時期這一帶屬寅賓坊和居仁坊,具體的鬍同名稱未曾標注;明朝萬曆年間,這裏屬思誠坊和南居賢坊,已經齣現瞭“東四頭條鬍同”至“東四四條鬍同”,另有資料說,這四條鬍同的名稱在明朝嘉靖年問便已齣現;清代乾隆年問,此地屬正白旗,自“東四頭條”嚮北一直擴充到“東四十一條”;20世紀初的宣統年間,原先的罐兒鬍同成瞭“十二條”;到瞭20世紀60年代,北麵的汪傢鬍同、船闆鬍同也被收編,成為“東四十三條”和“東四十四條”。
在這14條鬍同裏,變化最大的是東四十條。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這條原本十分普通的小鬍同越拓越寬,如今已經成為平安大道的組成部分,從而把東四的“條”分割為南北兩片。而東四十條南麵的那9條鬍同更有說頭。
這9條鬍同裏的“老大”,自然是東四頭條。有趣的是,它不僅是這些鬍同中最短的一條,還是一個死鬍同。
看看早先的地圖,明朝的時候,東四頭條是一個拐彎的鬍同。那時它比東四二條還長齣一段,由西嚮東,在延福宮東側轉嚮南行。至於它為什麼會半截拐彎,則不知究竟:鬍同東麵是一片空白區域,使鬍同無法嚮東延伸。到瞭清代雍正年問,這一片“空白區域”成為第二代怡親王弘曉的府邸,曆經數代,至同治年問變作孚郡王的府邸——孚王府。這位孚郡王(後來封為親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九個兒子,所以孚王府也叫九爺府。九爺一生碌碌無為,這府邸卻規模宏大,其布局完全符閤《大清會典》中對王府形製的具體規定,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築。
20世紀60年代,孚王府的西麵新建瞭外交部大樓,東四頭條被截去瞭一大段,從此變成瞭死鬍同。
由於孚王府的存在,東四二條同樣是個半截鬍同,不得不中途掉頭嚮北,插入東四三條中段去瞭。
從東四三條至東四九條,都是東西貫穿的完整鬍同瞭,但其間地形仍有變化。東四五條就有些調皮,中間拐瞭幾道彎,還帶齣鐵營南巷等枝權鬍同。
除瞭鐵營南巷,在東四頭條至東四九條之間還有不少小鬍同忽隱忽現,使東西走嚮的主乾鬍同得以橫嚮貫通,形成有趣的聯係。這些小鬍同的名字在錶現齣某些地形特點的同時,也保留瞭曆史演變的痕跡。如月牙鬍同,確是那樣小巧的一彎;闆橋鬍同、石橋鬍同、流水巷,說明這裏曾有溝渠。
東四地區曆史悠久,舊時豪宅名府甚多。由東四四條東口進去不遠,路北有所宅院,颱階很高,顯得有些特殊。這宅子與1號、3號院原本屬於一傢所有,主人為清代同治年間當過禮部侍郎的綿宜。綿宜是道光皇帝的本傢,屬皇室宗親,因此他的住宅被百姓稱為“皇帝的叔叔傢”。彆看這宅子的院門不算大,裏麵卻有三層院落,格局十分規整。
與綿宜宅相比,東四六條的崇禮宅更具盛名,它是北京城裏唯一被列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私人住宅。崇禮是晚清大臣,光緒年間曾任文淵閣大學士。他是個碌碌無為的庸纔,之所以官運亨通,全仰仗有個富貴女婿,即光緒皇帝的弟弟。崇禮陡然成瞭皇親,身價大增,宅子蓋得自然非同一般。如今六條的63號和65號院均屬崇禮住宅,全院麵積闊達一萬多平方米。東西各是一個四進的大四閤院,後門直通東四七條;中部為花園,有假山、亭閣、月牙河等。20世紀30年代,宋哲元的部下劉汝明購得這處宅院,在重新修茸的時候意外掘齣大批金銀珠寶,其價值遠遠超齣購房的支齣。有瞭這筆飛來橫財,劉汝明修宅的勁頭更大,使其華麗程度更不尋常。據說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占領北平時,岡村寜次便把這裏作為自己的住所。
在距崇禮住宅東麵不遠的地方,如今的128中學所在地,還曾有過一座名府,即北洋軍閥徐世昌的住宅。徐世昌在清末曾任郵傳部尚書直至內閣協理大臣,1909年住進此宅。這是一個很大的院落,原先大門在流水巷,護衛森嚴,要通過空中的過街樓纔能進入院內。1922年,徐世昌由段祺瑞的“安福國會”選為大總統,4年後下野寓居天津。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多次上門,威脅利誘,想讓徐世昌齣任僞職,均被拒絕。後來,徐世昌索性閉門謝客,直至1939年病逝。徐世昌在東四六條居住的十幾年問,正是中國經曆重大變革和劇烈動蕩的曆史時期,他在其中也扮演瞭一個重要的角色。
東四六條也住過一個名人,他就是沙韆裏。
1936年11月,由於積極宣傳抗日主張,救國會領導人瀋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史良、王造時、沙韆裏7人被國民黨政府秘密逮捕。當時,他們被國人尊稱為“七君子”。七君子被捕後,全國各界開展瞭聲勢浩大的營救活動,宋慶齡甚至以“國母”身份要求與七君子一同坐牢。一時間,國民黨政府被搞得焦頭爛額,無法應付。此後,發生“七七事變”,抗日的呼聲響遍全中國。1937年7月31日,法庭隻得匆匆判決,將七君子釋放。
抗日戰爭中,沙韆裏積極從事救亡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為瞭便於工作,他的政治身份一直到1980年纔予以公開。
新中國成立後,沙韆裏住進東四六條55號院。他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1982年因病逝世。
前言/序言
北京這座城,經曆朝興衰、世代積澱,洋溢著濃鬱的文化氣息,令人心醉;北京這座城,鬍同如織,院落幽深,深藏無數故事,讓人品讀不盡。
從元大都基本奠定北京城格局以來,幾百年間,鬍同猶如一條條小溪,安靜地流淌在皇城根兒下。它浸染著百姓的炊煙,蘊藏著質樸的情感和老北京文化的精華,成為老北京人的留戀與牽掛,也是北京文化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雙重體現。
鬍同的深處,有著數不清的遺跡和典故,有的真切,有的模糊。然而一切都隨著這條條小溪流淌著,流到人們的心裏,衝刷著時間的腳步。北京鬍同悠然而閑適,它所代錶的文化是一種厚重中的淡定,展現的是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北京的老,老在鬍同,滄桑祥和,寜靜質樸;北京的美,美在鬍同,韻昧十足,含而不露。
下麵,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鬍同中的市井風情、人物典故吧。
讀圖時代·符號中國:北京鬍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讀圖時代·符號中國:北京鬍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