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生胜经:弱者转强、强者恒强的谋世绝学
——守弱学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
我把这个方法叫守弱法,为什么叫守弱呢?就是你不要处处逞强,管人的人是不能好强的……对内要守弱。
——曾伟教授
内容简介
《守弱学(人生胜经)》讲述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人生胜经)》。《守弱学(人生胜经)》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作者简介
杜预,字元凯,这部由今人集录而成的杜预谋略专论“守弱”,而“守弱”恰是杜预平生的“图存”“图强”之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舌头是可以战胜牙齿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世上之事,概莫能外。
--人民网网友
聪明的人在显示“愚笨”上下工夫。
--新浪网友
水是“弱小”的,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形态,但最终又有什么能胜过无形之水呢?
--网易网友
目录
卷一 敬强篇
公子良的真言 违心的刘邦 梁士彦的自毁 巧制贼人的韩褒 灌婴的屈从 狡诈的马烨 宋濂的不敬 不抗争的盛度 贾南风的演技 “胆小”的刘备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掩饰弱者身份的人,便会永远是弱者。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去躲避实际的灾祸。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弱者,总是宠辱不惊。
●由弱至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是必须的。
卷二 保愚篇
刘歆的不慎 不为己谋的于烈 丁谓的骄狂 打击豪强的董宣 长孙顺德的醒悟 无罪被贬的陈禅 李崇的安民术 不留心机的韩安国 萧昭业的任意胡为 挣脱牢笼的赵构
●聪不外露,愚宜外显。
●愚以愚胜,是愚人成功的途径。
●智计难以做到的事,愚笨却可以解决它。
●虚心的人,才能领悟世事的真谛。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上位者不忌惮愚人,却忌惮聪明人。
卷三 安贫篇
范冉的自知之明 处处小心的朱建 谢弘微的“呆傻” 被错怪的李安世 查道的回报 怨天尤人的卢照邻 孙叔敖的成材 识人于未遇的鲍叔牙 樊晔的善举 人穷志坚的陆陇其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没有祸患。
●穷不叫苦,富不贪恋,便离识破天道不远了。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
●上天不会亏待有仁心的人,要对此坚信不疑。
●一肚子苦水的人,不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懒惰是贫困的第一成因。
卷四 抑尊篇
孝静帝的不甘 自取祸殃的栾盈 袁术的穷途末路 知难而退的楚庄王 卫献公的淫威百姓赞颂的辛公义 杜重威的恶行 不惧万险的陆贽 萧衍的夸耀 声震敌国的乐喜
●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抓住强者弱点的弱者同样能取得胜利。
●弱者自称尊贵,伤害便不远了。
●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无休止的恭维和赞颂,是腐蚀强者的利器。
精彩书摘
敬强篇 卷一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原文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译文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释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间有许多令人看不惯的事,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味地诅咒它绝非明智之举。承认强弱之分、强弱之别,是正确认识自然、社会的首要前提,这样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相反,不顾客观现实、只知咒天骂地的人,只会让自己更加心浮气躁,无法安心做事,结果使自己变得“更弱”。
【事典】公子良的真言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处在晋楚中间地带的郑国虽然弱小,但郑国国君郑襄公却不甘示弱。一次,在朝堂上,郑襄公对众臣子表明了心志,他说:
“从前庄公在位时,我们郑国地位尊崇,敢于向王室挑战,今日想来也是风光无限。我想重振郑国声威,再创霸业,你们当要用心助我。”
众人同声附和,脸上却无欢喜之状。
郑襄公十分得意,又侃侃道:
“晋楚虽然看似强大,但是在我眼里却不足为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俗人太注重事物的表面了,而看不到事物的实质。只要我们君臣一心,郑国一定能打败晋楚,恢复祖宗的荣光。”
……
前言/序言
也许,真的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谋略型的文化。但是,当下谋略类书籍的流行,却似乎与所谓的“谋略型中国文化”并无太大的关系,起码没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而“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是智谋被提升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和原则,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在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智谋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样以来,中国的智谋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儒家的智慧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其运谋的方法不是谋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直接以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王道理想献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们心悦诚服。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在这里,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畴。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为君主统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础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呢?这就需要“术”。“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则是权术阴谋。这些都是直接为维护封建王权服务的。
道家的智慧是极为聪明的。黄老的有关著作处处流露出智慧的优越感,处处显示出对别的学派的鄙夷和不屑。黄老道术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学说,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永远不可改变和亵渎的;世间的人是有限的,对于道只可以体味、尊重和顺应。那么,如何体味和遵循道呢?黄老哲学认为,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不为。所谓“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说的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张,万物的自然运行就是圣人的主张。人如果不能体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顺应自然,在现实中就容易招致祸害。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这三家的智慧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总是相互融合,甚至进而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消长而已。
智谋型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当然,这里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有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窝里斗”,就由此而来。
然而,中国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说,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道则是术的根本,是术的决定因素。只要掌握了道,术就会无师自通,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兵家,他们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学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是智慧谋略。如果颠倒了这一关系,那就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中国的智慧。
所以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
因为,权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权智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冷成金
天下无谋之谜卷八书4:守弱学(人生胜经),智慧熊图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天下无谋之谜卷八书4:守弱学(人生胜经),智慧熊图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