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

大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侯麗 張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4-7 平裝 9787108077370

具體描述

侯麗,現執教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研究興趣主要在城鄉規劃曆史與理論、共和國城鎮化與工業化曆史、城市政治等。

--

張歡,1994年生,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碩士,目前從事石油石化行業相關工作。

唐曉峰、戴錦華、裴宜理、宋念申、嚴鵬、班宇 誠意推薦

復興之路的建設奇跡,一座城市從誕生到震驚世界的故事;

前三十年的曆史縮影,揭開共和國石油生命綫的神秘麵紗

曾經高度保密的共和國城市大慶,將在這本書揭開它的神秘麵紗。

全景式講述石油工業的中國發展史,重點關注新中國前30年政治邏輯下的具體實踐,體認大曆史中女性個體的理想、情感和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為《復興文庫》作序時強調,“以史為鑒察往知來,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其中,特彆指齣“通過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的不懈努力”。在革命與改革之間的“建設”,指的就是1949-1979年社會主義建設,而“大慶”就是這其中最好的代錶。

--

一本城市史研究的彆緻之作,是關於大慶油田這座模範“城市”如何成為時代工業地標的故事。國外關於城市的書籍非常多,但中國學者自己寫的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而且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如此密切的著作,卻不多見。《大慶:為瞭石油的建設》著重探討社會主義中國早期建設、城市化和工業化戰略、土地和資源利用,以及城鄉分化等問題。書中采用雙綫敘事,一方麵透過大慶城市的設計與建設,摺射齣新中國前三十年曆史環境變化及政治路綫選擇;另一方麵通過女規劃師曉華的個人經曆,講述她在大慶的工作、生活與大曆史中的個體抉擇。雙綫交織,互為補充。書中記錄的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計劃經濟體製的持續改革,以及城市建設在國傢和地方一級的協商方式,殊為難得。同時也涉及糧食和能源的故事,這是決定新中國生死存亡的兩大關鍵因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問題或許可以如是總結:在一個視城市化為工業化負擔的時代,「城市規劃」該嚮哪裏去,又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可以有一個更加微觀的提法,即成為城市規劃工作者意味著什麼?侯麗成長在中國大規模城市化的大潮中,所以對五七十年代的差異無比敏感。有趣的是,她並沒有提...  

評分

評分

##一方麵展示瞭建國初期捉襟見肘的物質環境下,理想式號召下建立起現代化石油工業;另一方麵則是大路綫下的觀點碰撞、抉擇、社會環境的變遷,影響著路綫的偏移和個體對國傢的想象。很多理論的洞見無疑與西方的經驗不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比如去城市化的工業、男工女農式的傢庭組織。

評分

評分

評分

##This book is about the stories of food and energy, as well as the tal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t explores conflicts between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interest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y. The most ...  

評分

##作者侯麗坐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寫作本書,她是規劃師和教師,童年在華北的勝利油田,90年代侯麗進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2003年獲得曹文錦中國教師奬學金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深造,後來讀博士對曆史感興趣,大慶15年工業模範,本書涵蓋1949-1979年的30年;大慶市的中心是東風新村,是個石油城鎮,90年代中期以來城市化停滯,1959年9月26日鑽齣第一口油井,建國十周年大慶得名;1938年甘肅發現玉門油田,距離重慶2552公裏,中國工程師和工人組裝機器設備,每年52萬噸原油幾乎是全國總産量;燃料工業部1949年成立,下轄三個局:煤炭管理總局、電業管理總局和石油管理總局,1955年三局升格為三部;石油工業部依靠軍隊鑽井勘探石油,第19軍第57師改編為中國石油工程第一師;東北鬆遼平原26萬平方公裏是大

評分

##為華和鬆的故事打五分,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知道在滾滾洪流的宏大敘事之下,普通人是如何一點點被"異化",個人夢想和願景如何在時代需求麵前被"優化"。我們厭倦瞭宏大敘事,我們想看到一個具體的個體,這是本書的意義。或許我們也希望在書中找到更多想看到的東西,但是雙綫敘事的嘗試確實容易讓閱讀體驗變得撕裂,但這也是本書的看點之一。時代敘事部分的內容比較標準化(同類著作直接看《工業學大慶始末即可》),似乎並沒有太多認知上的突破,但是華和鬆的故事卻是那樣動人。讓我們看到瞭大時代下兩個相互依偎的靈魂如何在洪流之下被裹挾嚮前。或許讓我意猶未盡的地方在於,這更像是一個未講完的故事,大慶對於中國工業化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以及以餘鞦裏為代錶的"石油幫"又是如何逐漸淡齣曆史舞颱,很多東西隻是點到為止,沒有講透。 寫歷史的人常常要在個人的意誌和歷史的結構中間掙紮,這是因爲對於結構的追索無窮無盡,且如同章魚的爪一樣枝蔓叢生,韆變萬化,一旦陷入其中,就會產生難以脫身的茫然和窒息感。相比之下,個人常常不得不成為「歷史的負荷者」(張愛玲語)。啟濛運動之後,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