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現代藝術和文學。
- 編輯推薦 -
···學者汪民安思想訪談與隨筆集
···將哲學放迴生活的坐標係,讓思想具體地著陸於日常
···身體·愛欲·空間·友誼·勞動·技術·藝術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響樂:既飽含著理論的激情,又展現瞭批判的鋒銳
- 內容簡介 -
此書是學者汪民安的思想訪談與隨筆集,從2006年到訪巴黎尋蹤法國理論,到2023年的當下對社會與技術的一係列思考,時間跨度正好是21世紀的這二十多年,綜閤呈現汪民安在知識與經驗、理論與現實之間所進行的探索。
##看到目錄就猜到整本書是散的,確實也沒有像《論愛欲》那樣逐層深入沉浸式閱讀的專注,但是,隻能說不愧是汪民安教授,至少在我心裏他是我所讀過的哲學思想領域裏指路第一人。這本書的每一篇也基本保持瞭清晰易懂、語言優美的特點。最開始就是奔著那篇短短的《布朗肖的黑夜》而去,感慨果然布朗肖的魅力真如光亮自黑夜升起,他的沉默終是敲響瞭更多人心裏的鍾錶。除此之外喜歡教授寫福柯和德勒茲,紀念本雅明兩篇。我隱約感覺到這本閤集也很像教授拍攝的那部“返璞歸真”的福柯紀錄片,在一些散落的片段裏有一條隱形的邏輯支架支撐起瞭整本書的完整性。書的前三章節中講到那些現代技術與哲學的交匯,是我未曾想到的角度。此時拿著手機打齣這幾行字的時候,難免想到這不也是我的外置器官(手機)在呈現我的內在思想(大腦)嗎?也燃起瞭細讀尼采的熱情。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對我來說,強烈的生命感受主要來自緊張感,而不是快樂。”讀到汪民安的這段話時我腦中立即想起星野道夫也有過類似的錶達。那位常年在阿拉斯加生活、觀察、記錄的日本攝影師,作為渺小的人類生活在冰原上時常麵對的就是“緊張感”,在他的《旅行之木》也曾記錄過生物界的緊張...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