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岩
1978年生於瀋陽,1997—2008年先後就讀於四川大學(獲文學學士和文學碩士)、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現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2004年起參加戴錦華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學文化研究工作坊,主攻東北研究、區域辯證視野下的文學與文化研究。著有《華夏邊緣敘述與新時期文化》(2011)、《曆史·記憶·生産——東北老工業基地文化研究》(2016)。
劉岩教授當代東北文化研究全新力作
戴錦華 汪暉 宋念申——鄭重推薦
————————————————————
小說、評書、二人轉、影視劇、喊麥、春晚小品、先鋒藝術、城市改建
消費社會裏尚被忽視的“老/窮人”生命形式……
再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區域史與記憶生産史
反思“東北文藝復興”話語和被遮蔽的社群真實經驗
麵嚮未來發掘社會主義文化生産的曆史遺産
————————————————————
東北之為“北方”的曆史,同時是它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工業基地、文化工業基地和另類現代性前沿的曆史。本書是文化研究學者劉岩教授的全新論著,以當代文化生産為主要媒介,結閤長時段視野,探究“北方”曆史經驗的同時代性。在這一探究中,東北既是區域辯證的對象,也是嘗試以經驗剋服景觀、由記憶解放想象的方法。
##非常學術
評分##三星半。關注的話題新穎,實際讀來卻未必盡如人意,盡管作者在書中含蓄地批評瞭王德威用“感覺結構”來指稱“東北”時所引用的那些看似與東北息息相關,但彼此間聯係並不緊密的“東北符號”,但自身在寫作時仍不免陷入同樣的窘境,且下編尤甚,不僅未能建立起這些被一一檢視的當代東北文藝作品與上編所討論的“東北”之間的緊密聯係,在介入文本細讀時又往往對問題一觸即走,使得文章幾乎在大多數時間停留在對文本的“綜述”和“討論”(應該說不乏對作品的洞見和犀利的批評,但作為著作而言篇章之間的聯係與篇章內部各部分的聯係,實在是作者本人的補白也無法彌補的斷裂)。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東北,曾經的共和國長子,如今的現狀是年年喊振興,年年振興不起來,今年年初,好不容易南方小土豆帶火瞭黑龍江哈爾濱,不知怎的,現在網絡上又悄無聲息瞭。要是想知道這種現象未來可能的走嚮和結局,需要從很久以前的東北社會文化中尋找答案,這本書中把近20年東北的熱點文化都探討遍瞭,從趙本山到《人世間》,從評書到直播喊麥,從《鋼的琴》到《張醫生與王醫生》,曾經孕育共和國經濟的厚土,貌似有源源不斷的文化發展,但讀來總讓人感覺悲涼,東北本可以更好的。
評分 評分 評分##目前的東北,是1954年由地理學傢羅開富劃分齣來的區域,又稱鬆黑區,而我們認為的同屬東北區域的遼河流域和遼東半島,則被劃分到瞭華北。這種劃分是以自然地理的共同性為準則。 但實際的文明進程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壁壘是模糊的,區域之間的文化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劉岩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