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1975年起定居于法国。著有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无知》《庆祝无意义》、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总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获美第奇外国小说奖,1985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2001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2020年获卡夫卡国际文学奖。
许钧
著名法文翻译家、法国文学专家。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翻译论》《翻译学概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等,译有法国文学与社科作品三十余种,如《追忆似水年华》(卷四)、《邦斯舅舅》《名士风流》《桤木王》《诉讼笔录》等。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 全球销售超三亿册的超级畅销书
* 二十世纪堪称伟大的小说
* 米兰·昆德拉代表作
人生选择之书,轻与重的相对论
“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 随书附赠定制版米兰·昆德拉主题贴纸
*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昆德拉文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代表作,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小说依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以托马斯与特蕾莎偶然而宿命般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不仅仅是描述几对男女感情上的纠葛,也不仅仅是书写个人命运在大的境遇变迁中的沉浮、个人在变革时刻的选择,更是一部层次丰富、意象繁复的哲理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谵妄之下人的生命分量几何这一带着神秘感的疑问开篇,随着不断穿插的书中人物的生活走向、所思所想提出了生命之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论。
该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实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华盛顿时报》
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
一部隐秘而闪光的杰作。
——伊恩·麦克尤恩
我只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莫言
##标题取得比较大,但是实际内容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主要谈一下对《轻》和昆德拉小说的一些看法 第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昆德拉其他书籍的比较问题。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显然是占据着昆德拉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而这本书的优势在哪里?在米兰昆德拉的很多书里面我们都可...
评分 评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它还不叫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读过,那是一九九零年在大学的某一段很郁闷的日子里读过的,从图书馆借阅的借书单上,密密麻麻的人名,而实际上,读完之后想起来,其实在我高中疑惑初中的某一个休闲的夜晚,曾经早就看过这部名为《布拉格之恋》的内参电...
评分##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因此总是寻找一些偶然,赋予意义,让其成为必然。对自己说,es muss sein。只有必然,才有沉重,沉重才有价值。中学时期拿来翻了几页就被劝退的“高山”,再读竟发现昆德拉变得平易近人了。
评分 评分##文 | 梁文道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我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它曾经是红极一时的书,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是当之无愧、不可质疑的一部文学经典。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些它的故事,而且觉得那些故事哪怕你再不喜欢文学,也都会觉得十分地吸引。 比如说这本书最重要的男主角——托马斯,...
评分 评分##他和她在去往温泉旅馆的路上。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两个小时后他们就会死去。 他们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美丽的下午。 而美好的时光又总是那么短暂。转瞬即逝。他不愿意面对自己。 他们到这里度假是因为他们刚在家里吵了一架, 在车上,来时的路上, 他们在车内也有争执。 但如果他们知...
评分##杰作。“顺水漂来的篮子里的孩子”的意象反复出现。这个意象凸显了命运的偶然性,谁也不知道篮子会漂流到哪,会被谁捞取,救援者将如何承担对弱小生命负责的使命。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无法把握自己。他们为了取悦对方而压抑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一种媚俗。 昆德拉深知人在现实生活里的媚俗,小说不断出现梦境的描述,与现实形成对应,而造成个体媚俗的,更有时代的重压,所有人都生活在角色文化的氛围里。 小说的最后,以评议的句段,强调了ji权的媚俗之种种表现,描述了人们给自己生活制造的媚俗。媚俗、作秀、迎合,这是尼采式的生命永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