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1956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著作有:《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等。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丹东究竟是怎样死的?他与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间的纠缠又是怎么一回事?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十诫》所要表达的诚实、谎言、友爱、亲情、负疚……这些伦理问题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毕希纳、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这些思想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作者刘小枫以其优美流畅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视角,向我们复述了一个令人深思乃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思索人生。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终于明白,原来搞伦理/哲学/文学研究,就可以把中文说得不象中文;如果把中文说得不象中文,就可以用我们都知道的东西诈唬人。建议本书改名为《多次观看Kieslowski电影后的呓语》。看刘小枫的Kieslowski,感觉好像中学老师讲鲁迅,字字句句都有作者未必便想到的深意。简单的人...
评分##书是好书,很受启发。我几乎是逐字逐句的读,颇费力。此书就是用解读文本的方法对个体道德困境进行思考。沉重的肉身,沉重的反而是灵魂。我一度代入阿蕾特的身份思考,现在觉得没有谁好谁不好。人活一世,尊重自己个体欲望感觉,花开堪折直须折,做一个听自己话的人,因为我们的一生都将行走在充满迷雾的小道上。
评分 评分##还是跟自由主义有关的伦理学。无论是之前读的“政治哲学对话录”,还是中山大学教授的这本沉重的肉身,从国家层面,制度层面,个人层面,我们都应该追求的是精神和行动本身的自由意志。像中国这种collectivism的国家,必定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勇于挑战,往individualism的方向走。
评分 评分##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条叫无求之路,一条叫牺牲之路,一条叫个人之路,沿个人之路还有个岔路口,一条叫灵魂之路,一条叫本能之路。个人之路是自我追寻之路。 灵魂之路要你听从内心的指引,追求美好的事物和情爱,但这些都是极为脆弱和易逝的,你要常常忍受失去的伤痛,并因此自我怀疑和感到绝望,你还得约束你的欲望因为它常常搅乱你的生活,所以你得学会坚持和自制,并且包容和体谅生活的不完美。
评分##灵魂与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寻使生命变得沉重,如果它们不再相互找寻,生命就变轻. 变轻是容易的,变重,亦是容易的,于我,只是回到一个熟悉的状态中,我偶尔会劝说身边的人,不要走得太快,以免把灵魂弄丢了. 上周日又买了些书来,朋友说,这些书你哪年才能读完啊?我笑,很...
评分##情爱是最纯粹也最脆弱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