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傢,與康德、費希特、黑格爾並稱德國古典哲學四大傢。代錶作品有《自我作為哲學的本原》《一種自然哲學的理念》《先驗唯心論體係》《哲學與宗教》《論人類自由的本質及相關對象》《世界時代》《神話哲 學》《啓示哲學》等。
先剛,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海德堡大學洪堡學者;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德國古典哲學、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史。
謝林的《藝術哲學》(1802/03)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明確提齣“藝術哲學”的概念,第一次對這個領域進行瞭係統而深入地闡述。不同於康德以來的偏重於主觀審美意識的“美學”,“藝術哲學”關注的是藝術的本質及其在藝術作品中呈現齣來的哲學意義。
“藝術哲學”也不同於迄今已來的各種經驗意義上的或哲學意義上的“藝術理論”,它不是從某個特定的立場或角度齣發把藝術和藝術作品當作一種特殊對象來考察,而是把藝術本身當作哲學的另一種完整的呈現方式。換言之,“藝術哲學”是“作為藝術的哲學”或“藝術中的哲學”。
因此謝林的藝術哲學同時也是他的哲學體係本身(尤其是“同一性哲學”或“絕對同一性體係”)的另一種完整的錶述,其中不但涉及其早期的先驗唯心論哲學和自然哲學,也與後期的神話哲學和啓示哲學有著密切的聯係。就藝術本身而言,本書同樣蘊含著大量深刻的洞見,這些洞見通過黑格爾和叔本華——眾所周知,這兩位哲學傢所說的“美學”實質上就是“藝術哲學”——的繼承和發展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本捲亦收錄瞭謝林另一篇與藝術哲學有關的長篇論文《論造型藝術與自然界的關係》(1807),從而集中而完整地匯集瞭謝林藝術哲學的核心文獻。
##“藝術是絕對者在特殊東西裏麵的顯現”,其理想在於通過【絕對的“一體化塑造”】(有限者與無限者的完滿綜閤,創造性的“想象力”),以象徵方式(高於範型與寓托)成為總體性的神話,自在自足自成世界。但是※這隻是“絕對無差彆”的“映像式的美”,可不是“絕對同一性”的“原型式的美”啊(不過對“原型”的使用還是寬泛和鬆動的, 關鍵就看謝林對藝術的定位)。 全書大篇幅就藝術門類展開瞭各種層級的極其詳盡的三分及類比,難以概述,精緻之餘,時不時給人一種扯淡的感覺(希望這是錯覺);當然啓示(不是“啓示”!)蠻多的
評分##五星都給新譯本
評分##謝林所討論的藝術是一種“更神聖的藝術”,他不再從字麵上的“技藝”意義齣發去理解藝術,而是把藝術看作一種藉助“內化塑造”的方式,將相互對立的東西整閤起來的活動。就藝術的內容而言,藝術需要呈現特殊的、永恒而絕對的理念。當特殊事物絕對基於自身而存在並且依賴於絕對者、其本身就是宇宙時,就可被稱作理念。在謝林看來,古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就是實在存在著的理念本身。就藝術傢的創作而言,謝林認為藝術傢是特殊的上帝,他對內在自身中直觀宇宙,藉助創意體現齣“崇高”,對外通過生産活動(創作)把有限性和無限性聯係在一起,從而創造齣“美”。謝林的藝術門類劃分是以藝術與自然的關係為依據的。他認為藝術隻有兩種載體,要麼以實在的自然事物為載體,要麼以觀念中的自然界(即語言)為載體,前者是普遍的造型藝術,而後者是觀念的藝術。
評分##有藝術哲學課上那味瞭,我明白老師那晦暗不明神神叨叨的語言從何而來瞭
評分 評分##與黑格爾相比,對藝術形式本身的研究更為多樣。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