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濤,1970年生於天津。1989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後棄工從文,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領域為20世紀中國新詩及中國現代文學。齣版有專著《公寓裏的塔:192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青年》《巴枯寜的手》《“新詩集”與中國新詩的發生》《圖本徐誌摩傳》,編著《20世紀中國新詩總係》(第一捲)、《北大文學講堂》,譯著《現實主義的限製——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等。另,齣版詩集《洞中一日》《我們共同的美好生活》《鳥經》等,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奬”“王瑤學術奬優秀青年著作奬”“唐弢青年文學研究奬”“東蕩子詩歌批評奬”等。
本書以早期“新詩集”——《嘗試集》《女神》《草兒》《鼕夜》《蕙的風》等為討論對象,通過考察“新詩集”的齣版、接受、編撰及曆史評價等環節,重新審視“新詩的發生”這一曆史命題。上編主要從“文學社會學”的視角齣發,討論“五四”前後一個自足新詩發生空間的形成,涉及報刊傳播的影響、新的讀者群的召喚、新書局的支持、閱讀程式的養成等諸多方麵;下編則關注在“新詩集”的成書、接受和曆史定位過程中,新詩曆史形象及閤法性的塑造與追尋,從而對新詩發生的綫性曆史想象提齣自己的質詢。
本書初版於2005年,以博士論文《“新詩集”與新詩的發生研究》為基礎,該論文2004年曾被評為百篇“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齣版後也曾獲得第三屆“王瑤學術奬優秀青年著作奬”。此次修訂,除瞭文字的疏通、材料的補充外,又特彆增加瞭附錄的四篇文章,希望在勾勒新詩第一個十年發展概貌的基礎上,以個案討論的方式,更為全麵地呈現早期新詩特定的文化政治意涵。
##從此更明白麵對龐然大物,另起爐竈是不可能的。哪怕是薑老師如此穩健的文風也難免流露齣某種對學術錶達的疲憊感。心目中值得追求的學術誌業首先錶現為對已有的知識體係另有規劃的野心,而繁瑣的考據令人卻步,它一方麵殘酷地磨損著激情,另一方麵又是某種品質所必須的保證。
評分##薑濤的考據能力令人驚嘆!
評分##好啊!尤其是在論爭的張力中理解新詩的本質,具有穿透古今的方法論意義 似乎在目前的文學史教材敘述中,自鬍適的《嘗試集》開始的現代“新詩”,差不多在“第一個十年”中就是一整塊的,雖則有著風格的不同,但仍然可以通過“三階段論”的提法依次編排鬍適、郭沫若、徐誌摩等人。薑濤在這本論述新詩的書裏,把基於整體印象的這種劃分稱為“殺豬式”...
評分##同樣一件事,我隻能看齣一種東西,他卻能看齣八百八十八種……
評分 評分 評分相較於上編的外部研究,下編對新詩集本身的展開似乎更精彩些。新詩的發生不是一個綫性進化的過程,而是在辯難中不斷自我修正。迴到曆史現場,纔能還原新詩起源的豐富性。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