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天宏
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所撰博士论文2003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曾独立承担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出版学术著作6部,译著2部, 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内容简介
“罗文干案”是发生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大案”“要案”,当时政府众议院的正副议长向大总统举报时任财政总长的罗文干在“奥国借款”事件中受贿。由于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华币,同时牵涉多名政府高官,该案史无前例地同时激起政潮、学潮、法潮,堪称近代中国“级别”最高且最具影响的刑事案件之一,其复杂性超乎想象。作者从这一案件的告诉与审断着手,通过事实论述与逻辑梳理,从告诉程序合法性辩证、案件审断与事实原委、影响案件审理结果的内政外交因素三个方面揭示了“罗案”最终“了犹未了”所表现出的法政纠结性。
▼编辑推荐
“罗文干案”是发生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重大刑事案件。就内涵而言,这一案件的复杂性超乎寻常想象,涉及闻见杂呈各说不一的事实甄别及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条款适用,国内政局与外交形势变化等多方面问题。就“价值”而言,罗案研究已远远超出被告罪与非罪的法庭判决正误探讨,具有法律、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的丰富含义。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此案的价值却极不相称。
本书作者拟对罗案研究做点拾遗补阙与匡误的工作,以重建事实的完整。正如作者所言:研究历史陈案应效法“老吏断狱”,熟悉律例,明辨是非,虽无可置辩的学术审断结果很难达致,但纵或不能,心实向往。
##虽是民国大案,但涉及利益方太多,既有法律一系罗文干,学阀蔡元培,国外的银行借款团,洛津军阀,民国键盘帝胡适,所以不了了之实在无可奈何。中国小案尚可讲法律,大案皆要讲政治。过去那么多年,司法独立依旧是个梦啊。
评分 评分##相比以往将罗案置于保洛之争或“好政府主义”失败实践的脉络下的研究,作者的着力点在于利用原始资料尽量展现出罗案告诉、检审的过程并梳理案情的原委,同时考察了政治外交因素对罗案的影响,明确指出当事人罗文干负有法律责任。然而因保洛纷争而起的罗案,最终也因保洛在幕后达成妥协而草草收场,对案情的追究反而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事实上无论是作为刑事案件还是政治事件,罗案都足以反映复杂丰富的面相。蔡元培以捍卫司法独立为名辞去北大校长的行为却恰恰干预了司法独立,从而更多呈现出反政府而非卫司法的样貌。而当时舆论界对北京政治的不满,又与索薪运动、军人干政、政客构煽等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针对北京政争的先入之见早已形成(尽管并不算谬误),对罗案也就有了基本的判断,但他们的声音反而对后来研究者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制约。
评分##关于法律技术和实际zz关系的两方面分析都非常到位,不过个别地方有预设立场而强词夺理的嫌疑,如当时的“战剩国”地位究竟能增加多少交涉筹码,本就是很值得怀疑的。结语的总结与升华写的太好,被告方以“司珐独立”为由操纵司珐,蔡元培更是故意激起舆论波澜,以舆论干涉司珐来维护”司珐独立”,实在讽刺。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打出了正易的旗号不等于其作为就必然正易。没有人希望珐郑纠结,但要解决现实问题却永远不可能回避珐郑纠结的现实。“解决国事以不彻底为彻底”,妥协是绝对必要的。
评分62,民国时期,大案名案甚多,罗文干案是其中知名者。本书梳理始末,也算说的很清楚了。不过个人还是有几个感触:第一,民国时期官僚不缺知识,不缺学历,然而就缺怎么为官的经验,所以搞的一团糟。哪怕是罗文干,王宠惠,胡适主张的好人政府,客观上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还有个人的贪腐可能。第二,民国财政的困难,和其他事一样,也是缘于政府毫无经验,一般都是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出国留洋回来就是教授部长,不但没经验没见识,还很容易崇洋媚外,自卑自贱。这就是人才匮乏,国家失败的表征,和现在的很多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很像。所以类似这种案件,说到最后都是政治,军事,经济,党派纠纷。民国时期无甚亮点,整体国民素质和经济实在难发展,不是别的原因,关键就在于底子太差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