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法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长。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担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论员、研究员、社论委员会召集人,已出版《第二波》《变革二十年: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业嬗变》等著作。2003年创意并开始主持《21世纪北京圆桌》专栏,共组织450场圆桌讨论;2008年至今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长;2011年至2016年7月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6年7月起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2015年10月至今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任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2017年6月起任北方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2016年3月至今任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2016年6月至今任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长;2016年7月至今任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2016年8月至今任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中立智库和保守主义智库是当今美国智库的两大主流。保守主义智库的兴起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其中的旗舰——传统基金会。相对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的中立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的实力和影响力毫不逊色,其浓重的政治化色彩看似新鲜,实则沉重。无论是美国的政治体系还是保守主义智库,都已深陷政治化旋涡,政治的清明、智库的理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者历时五年,遍访美国一线智库和政府部门,通过大量一手访谈和英文文献的梳理,深入挖掘美国智库与政治思潮、权力转换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试图从智库的维度透析美国社会和政治体系的两大症结——两极化和民粹化——前者导致了五十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对立,后者如今则体现为茶党和特朗普现象的政治运动化,两者共同带来了对保守主义智库的需求,也刺激了保守主义智库日益严重的政治化。
##智库…政治的附属品和必须品,从幕后走向台前似乎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但若想真正取其精华,就势必保证其独立性,不要被利益集团和不理智大众所绑架,智库要代表全社会的长远福利,为国家平稳运行保驾护航,期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能当好中国智库的龙头,以其公正、独立、睿智的品格做好表率,也希望中国政府兼听则明!
评分##不错的入门书籍,了解美国智库的发展历史。然而,看完之后,我有个深深的疑问,中国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智库吗?恐怕命题作文居多。
评分 评分##阅读认真程度:9/10 评分:8/10 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对于把握美国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政治历程和发展动向(两极化 政治化)非常有帮助。特朗普的当选,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博弈的延续,亦是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融合。 本书的亮点在于一手访谈和比较扎实的理论著作分析解读,因此可以说是了解美国政治思潮变迁的一本尚佳著作。美中不足是觉得书本的安排有些欠妥,关于智库的定义或许可以考虑前置,而且全书有些章节似乎有些重复和颠倒,如果能按照时间顺序,比如自由主义智库首先意识形态化,再是左翼分子的文化运动,再介绍右翼不同流派的融合主义,里根执政,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再到特朗普的最新动态,那么智库的政治化趋势会显得更有条理,更加便于把握。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从美国政治的“第五权”,看整个国家运行的底层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