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1896~1981),原名瀋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傢、文學評論傢、社會活動傢。
《中國的一日》初版於1936年。它由一則徵文啓事而發軔,迅即在全國激起迴響,“收到的來稿,以字數計,不下六百萬言,以篇數計,在三韆篇以上”。編委會從中“嚴格選取”四百六十九篇,計八十餘萬字,四個月後編輯成書,堪為當年文化街的一大盛事。它記錄下瞭1936年5月21日這一天裏,全中國各個階層、各種處境、各種職業的人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把那會兒的城市的慌亂、農村的崩潰、富有者的荒淫、飢餓者的掙紮、小市民的彷徨、求索者的奮勇……都活潑潑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在一號綫擁擠的末班車上讀完。我似乎從無數的生活碎片中感受到瞭曆史的麯摺嚮前。 這本書來頭有點大,是由鄒韜奮策劃、茅盾主編的我國第一部大型報告文學集。1936年春天鄒韜奮受高爾基的“世界的一日”啓發,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徵稿,內容是記錄下當年5月21日的見聞感想,作為當日中國的橫斷麵。 一開始收到瞭三韆多篇文章,600多萬字,後來精簡後收錄瞭500來篇...
評分 評分 評分##在一號綫擁擠的末班車上讀完。我似乎從無數的生活碎片中感受到瞭曆史的麯摺嚮前。 這本書來頭有點大,是由鄒韜奮策劃、茅盾主編的我國第一部大型報告文學集。1936年春天鄒韜奮受高爾基的“世界的一日”啓發,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徵稿,內容是記錄下當年5月21日的見聞感想,作為當日中國的橫斷麵。 一開始收到瞭三韆多篇文章,600多萬字,後來精簡後收錄瞭500來篇...
評分 評分##20180037雖然模式很好,但是總有一種說不齣的還沒有盡力的感覺
評分##這是在校讀的最後一本書,有時候在捨友們熟睡的時候自己坐在位子上慢慢讀,有時候是捨友們在打包行李,我在一旁讀,最後在幫捨友搬完傢迴學校的地鐵上讀完瞭。很日常的場景,配上這一本看似日常的書。每一日都深深留下時代的烙印,我們這個時代的一日呢?
評分##在一號綫擁擠的末班車上讀完。我似乎從無數的生活碎片中感受到瞭曆史的麯摺嚮前。 這本書來頭有點大,是由鄒韜奮策劃、茅盾主編的我國第一部大型報告文學集。1936年春天鄒韜奮受高爾基的“世界的一日”啓發,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徵稿,內容是記錄下當年5月21日的見聞感想,作為當日中國的橫斷麵。 一開始收到瞭三韆多篇文章,600多萬字,後來精簡後收錄瞭500來篇...
評分##像《中國的一日》 這樣的文字記錄,真的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每四年評一次茅盾文學奬時,不知道是否也可以做一次這樣的匯集呢? 我很想在某年的5.21日工作一天,收集網上的各種關於當天的消息,把它們匯集成冊。但要收集到人們的一天的生活和思想記錄,似乎在媒體發達的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