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乐,笔名海裔,浙江乐清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博士。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016),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近期研究重点关注国家建构与宪制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政治伦理与法律伦理等议题。
从拿破仑皇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漫长的19世纪戛然而止。自诩人类文明中心的欧洲即将掀起一场席卷天下的腥风血雨,几千万鲜活的生命归于尘土。若干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很快会淹没在炼狱的血海里,灰飞烟灭。
这个正在经历剧变的世界,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从1898年到1913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周游列国,行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他目睹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辉煌,奥匈帝国的摇摇欲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败与自我救赎,精心描述与解读“万国竞争”之世,评点列强治法之得失,为中国与世界探寻出路。
既然于此末世,皇纲解纽,夷夏易位,天崩地解,那就重塑政教,再造精英。康有为提出的问题,至今仍发人深省。但是,为了在全球史的背景下理解从19到21世纪的中国道路,最有意义的恰恰是追问:康有为未能看到什么?历史正是从康有为失败的地方重新起步,走向新的制度、秩序与文明。
##序比正文好。正文并没有读出我所期待的。
评分##一开篇就觉得丁耘的序写得很好,是真的很好还是这几年我眼光下降了?
评分用康有为的嘴唱一曲忠诚的赞歌,最后自己上台唱了。
评分##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书是其撰写晚清政治思想史的著作,内容是关于康有为在周游列国后,对于国际体系与国内政治的一系列的思考。当然,这应该归功于最近十多年来康有为研究的热潮,人们重新翻检出康有为的著作,认为他的贡献不止于戊戌变法,而且还在于对于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冷静和理性的分析与观察。当然,这些看法其实已经带有了后见之明,将当下的视野与康有为的评论结合到了一起。章永乐这部论文集,主要考察了康有为周游世界,特别是德国、土耳其和墨西哥的过程中,对于国际关系秩序的思考。其实,我们在晚清签订的一系列的条约,本身都可以纳入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延续之中,康有为到欧洲看到的是十九世纪末欧洲列强完成工业化后,一幅全球争霸的局面。他将此视作中国参考的模板,但是必须说这样的定位,就是他判断失误的原因。
评分##一开篇就觉得丁耘的序写得很好,是真的很好还是这几年我眼光下降了?
评分 评分用康有为的嘴唱一曲忠诚的赞歌,最后自己上台唱了。
评分##康有为勤勤恳恳却步步误判步步错,在现实政治和时代潮流面前,君主立宪构想成为他个人的一种执念。不通外语,对各国走马观花式考察,以国力之弱却欲行帝国纵横之术,以个人地位之低却欲行劝君行道之事,康的一切活动仿佛陷入一种悲剧的徒劳,没有任何实效,对历史的影响也日渐微弱。但在其论述后作者读出整合政治碎片,提升国家能力,由共而通进而统的趋势。但到底何为“共”呢?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