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书。
帛书《黄帝四经》是研究先秦黄老道家的重要文献,本书给与了详尽的解释。全书四大篇,分述《黄帝四经》的四大部分。每篇下列解题,每小节下列内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释、今译、阐述组成。书末附“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据此读者可以更具体、更明确地了解四经的文义和思想底蕴,从而对先秦道家发展的脉络关系有新的认识,对先秦各学派之间的流脉关系有新的了解。
##承袭道家思想,出自战国末期,是黄老学派的最早著作。《经法》讲自然和社会中所存在的恒定法则;《十大经》讲形名、刑德、阴阳、雌雄等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的关系;《称》论述矛盾对立转化关系;《道源》对“道”的本体和功用进行探源。总体来说是以道家思想讲治国为政的道理。有不少经典名句。
评分 评分《黄帝四经》与《道德经》缔造了中国文化的起源最初的哲学体系,也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中国真正的文化其深度并不在儒家,而是在这两本书中。看完《黄帝四经》其实很受震撼,在上周我花了9天时间,将整个《黄帝四经》注解一遍,第一次意识到了中国真正的文化源头,也...
评分心胸广阔,能包容一切的人是精明的,最为精明的人才能建立功业。遵循正常法则的人才能达到因时而静的最高境界的至静,至静的人就是圣人。狂妄纷争者不祥,而错过天赐良机的人也绝不会成就事功。据此而论,下山决战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关于祸福的趋向,凡是先动者大抵都有祸凶,而后发者一般都有福吉。只知进而不知适可而止,立身行事而不知谦卑逊让,邪僻行事而超越节度,这些都意味着大凶。在接触一个人时,先要用眼睛观察他。如果这人言行一致,就不应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说得漂亮却没有实际行动,就不宜任用他。所以说语言是人内心的标识。言行不一致,便是一种欺骗行为。时机成熟了,就要在行动上立刻做出反应而不要声张;时机未到,就要敛藏心机,不露声色。而当大功告成以后,就要及时收踪敛迹,还原到最初的静隐,这样才不会受到任何危害。
评分 评分##还行,思想承接老子和周易,内容侧重于治国征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