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漢南 Daniel Hannan,畢業於牛津大學,英國著名曆史學者,政治傢,專欄作傢,保守黨黨員,歐洲議會保守與改革黨團秘書長,重量級本地主義與反歐洲派倡導者。 2010年,丹尼爾·漢南 “炮轟” 首相戈登·布朗的演說視頻成為當年收視率最高的政治類節目。 著有 The Plan: Twelve Months to Renew Britain(2008),Why America Must Not Follow Europe (2011),The New Road to Serfdom: A Letter of Warning to America (2011) 。
譯者 徐爽,法學博士,現供職於中國政法大學。著有《舊王朝與新製度:清末立憲改革(1901-1911)紀事》,譯有《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等。
本書講述瞭自由的故事,解釋瞭為什麼自由與其說是“西方的”、毋寜說是“英國的”獨特發明。它嚮我們揭示瞭歐亞大陸西端一角濕冷孤島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間發現瞭國傢是個人的公僕而非主人的觀念。
這一革命性觀念創造齣瞭財産與契約的概念,反過來又推動瞭工業化和現代資本主義進程。在這個民族的曆史上,第一次生長齣瞭奬勵創造生産、而非弱肉強食的製度;這套製度被講英語者所攜帶,一路漂洋過海,或者藉助殖民統治者的強製推行,或者經由忠誠的拓殖者自覺履踐,在1787年的費城,以純粹和精妙的形式凝結在美國憲法中。
自由是英語民族成功的秘密,已經成為現代人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視它為理所當然,以至於常常忘記瞭這一價值正是繁榮與有序的基礎。本書帶領我們快速迴顧這段曆史,啓迪我們思考應如何麵對未來。
##來自保守主義者自認輝格黨傳承的製度自信和曆史解讀,盎格魯圈視角和英國例外論,絕對黑歐盟、奧巴馬、大政府、司法能動主義、文化相對主義、高稅率、福利國傢等;個人獨立、負責任的自由、代議製、普通法、財産權、清教淵源、個人主義文化等構成例外的製度特質;因地理條件(無常備陸軍)和憲法性鬥爭偶然勝利,在早已發育的個人主義民族認同基礎上,日爾曼部落古老自由得以與來自歐陸的諾曼傳統(王黨-托利黨;工黨-歐盟)鬥爭,確立大憲章、光榮革命、美國憲法等自由政製特性,加之語言、宗教和民族多元性,形成盎格魯特質;原名-我們(英國人)怎樣發明(發現)自由?自由緣何如此重要?中譯本改為先名,估和作者立論來源之一為麥剋法蘭相關,麥氏中譯新書為“現代世界的誕生”,倒也相配
評分 評分##丹尼爾·漢南是堅定的脫歐派,也是徹底的保守黨和本地主義者。2009年的一次演講中,他批評戈登·布朗應對全球經濟危機不力,稱戈登是 “the devalued Prime Minister of a devalued government”,從此名聲大噪。 國內有新聞稱漢南是“脫歐總設計師”,雖然不乏誇張的成分,但...
評分 評分##全書主要內容總結下來就一句話:“我英天生贏傢…天不生大英,萬古如長夜。”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