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賈德 Tony Judt,1948~2010
1948年生於倫敦,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受教育,在劍橋、牛津、伯剋萊、紐約大學執過教鞭。2008年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癥」,2010年病逝於紐約。在紐約大學任職時,擔任雷馬剋研究所所長。雷馬剋研究所是賈德於1995年所創設,專門研究歐洲事務。常為《紐約時報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新共和》雜誌、《紐約時報》撰文。其名著《戰後歐洲六十年》名列《紐約時報書評》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外交關係理事會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入圍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和撒繆爾.強森獎決選名單(Samuel Johnson Prizes)。2007年,獲頒漢娜.鄂蘭獎,2009年贏得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的終身成就特別獎。
譯者
區立遠
颱大哲學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目前為政治大學外語中心教師。譯有《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傢的德國迴憶》(行人)、《疾病與權力》《厄運之地》(左岸)
《山屋憶往》跟你讀過的任何迴憶錄都不一樣。每一篇文章都是東尼.賈德從他不可思議的心靈裡篩選齣來描繪某些過去的經歷或迴憶。他從少年時對倫敦一條特殊的巴士路線的喜愛,展開對公共禮節與兩次大戰之間的都市規劃的省思。他從對一九六八年巴黎學生暴動的追憶開始,閒散地談論瞭歐洲各國學生不同的性與政治,最後總結他這一代人是「一個革命世代,可惜錯過瞭革命」。一係列橫越美國的公路旅行不隻讓他領會瞭美國歷史,也讓他最後成瞭美國公民。食物、火車與失落已久的氣味都爭相引起賈德的注意;對我們而言,他把這些省思鍛造成一套首尾呼應且優雅的分析。一切安排都是如此簡潔與美麗,就像一間瑞士山屋──一個在記憶的深山裡、提供慰藉的庇護所。
##經曆很豐富的曆史學傢,齣身也充滿瞭衝突感,這樣在病癥中寫齣來的東西,看似平淡,實則其中門道很深,政治思想經曆,民族身份情況,國彆,以及對人生的感悟,可以看看
評分 評分##熱衷於思考的托尼·硃特偏偏患上瞭“漸凍人癥”,這不啻於一種最殘忍的酷刑。身體一點點被禁錮在靜止狀態,逐漸不能寫字、不能言語,疾病不但慢慢切斷瞭他同外界交流的途徑,甚至剝奪瞭他跟隨自己的思想起舞的樂趣。於是他被稱為人文學術界的“霍金”。 托尼·硃特很清楚,他要...
評分 評分 評分##硃特熱愛火車,他說他的歐洲就是用火車時刻來衡量的。車站是他的“大教堂”,時刻錶是他的聖經。鐵路旅行是曆史的。“現代生活真正的不同之處,不在於無牽無掛的個人,也不在於不受約束的國傢,而在於個人和國傢之間的存在:社會。”鐵路的齣現標誌著這一曆史轉摺。乘火車成為...
評分##要論對自己人生的反思的邏輯完整程度,這本不及《迴歸故裏》,讀到一半的時候我這樣覺得。待讀完全書,我明白瞭,在思想上迴歸恐怕是作者最不想做的事情。這是一個老派的曆史學傢,他迴憶自己的方式就是研究曆史的方式,像走在一棟老房子,而不是挖掘童年為人生埋下的草蛇灰綫...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