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2009),山東清平(今並入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及中亞古代語文。1941年獲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病榻雜記》等。
《季羨林散文新編:牛棚雜憶》是一本用血換來、和淚寫成的書,它不為仇恨和報復而寫,而是懷著愛與祝福,期待那場浩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一麵鏡子,照見人性的惡和善、醜與美,讓人們時時警醒,不再重蹈瘋狂。如此,作為一個記錄者,作者這段九死一生的經曆,也就能夠因為被閱讀而獲得其意義和價值瞭。
##牛,畜生也。牛棚雜憶就是季羨林老先生淪為畜生的受難史和學習實踐“摺磨學”課堂,這些苦難的來源——群體性的惡。 文革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老一輩的人們如何看待這段曆史我不知道,至少年輕一代,我接觸的人裏麵,要麼是毫不關心、毫不知情,要麼是有所耳聞,知道那...
評分##讀書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情. 所以看到樓上某位的評價,也不能生氣. 對於這本書,我要說.我被老先生的一句話感動瞭. 他說:"我不憎恨那個年代,因為我知道,我在他們的位置上,做得未必會比他們好."
評分 評分 評分##大夢誰先覺?平生不能知。
評分##牛,畜生也。牛棚雜憶就是季羨林老先生淪為畜生的受難史和學習實踐“摺磨學”課堂,這些苦難的來源——群體性的惡。 文革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老一輩的人們如何看待這段曆史我不知道,至少年輕一代,我接觸的人裏麵,要麼是毫不關心、毫不知情,要麼是有所耳聞,知道那...
評分##季先生說的對,經曆過文革的人應該把當時的想法感受寫齣來,無論是迫害者還是受迫害者。
評分##讀書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情. 所以看到樓上某位的評價,也不能生氣. 對於這本書,我要說.我被老先生的一句話感動瞭. 他說:"我不憎恨那個年代,因為我知道,我在他們的位置上,做得未必會比他們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