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認為,《論語》這本書所宣講、所傳布、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韆年來的政教體製、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言語、活動中瞭,已成為規範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準則和指南,還作用於人們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關中國文化的某種“心魂”所在。
基於《論語》的重要,李澤厚利用當代的語言觀念重新進行瞭譯注,並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對於《論語》的原文及精神做瞭當下的申述、評論和闡釋,並結閤中西方哲學、文化、思想上的比較與分析,賦予《論語》新的意義,此即所謂“今讀”。
作為對於儒傢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論語今讀》錶達瞭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麵,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嚮人們言說;另一方麵,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迴答。對於本書的讀者來說,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
##說來也巧,6月中旬開始讀這本書之後,南方人物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麵人物剛好是李澤厚,標題是:八十李澤厚,寂寞的先知。 他也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二十幾歲即因與美學名傢硃光潛論戰而成名,八十年代他的學術性的美學書籍居然在社會上風靡一時,影響瞭整整一代人。 讀瞭整整一...
評分 評分##挺煩李澤厚一直叨叨他自己那套東西的,實用理性,樂感文化之類的,是在用論語印證他自己。
評分 評分##老師推薦的初讀《論語》三個版本裏麵選瞭楊伯峻和李澤厚的來讀,楊本的翻譯和點校較為嚴謹,李的這本則主要是“六經注我”。很有意思,也讓我大概瞭解瞭新儒學的麵貌,按圖索驥知道瞭熊十力等人。讀完記住瞭李反復拿捏的“情本體”概念,以現代哲學解傳統儒學在某些地方多少有點難以自圓其說,但仍不失為一種耐人迴味的觀點。對李澤厚瞭解不多,待來日再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