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中国历史研究法》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视为作者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当知无知识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渊源根柢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评分##你能指望人们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吗?不能。
评分##作为讲座稿,反映了钱穆先生的历史观和历学学术观。详细的内容在《国史大纲》《国学概论》和《国史新论》中都已经说过了,所以对于老读者可能新意不多。对于不熟悉钱穆的读者,可以简单了解钱穆先生所说的“历史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客观和精神上继承!
评分 评分 评分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香港的八次演讲的汇集,分门别类地简单叙述了他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以及在研究国史时采用的方法。钱先生无疑是典型的传统史学家的代表,他对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化有着传统中国文人所具备的情怀,可以从他的言语中感受到他强烈的民族精神。书中一切专题...
评分##202065。
评分##3月30日,终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阅读完毕。浅谈一下对于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点。 序:治学需要材料与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到它的意义。 一、如何研究中国通史? ◆归咎于中国人之本源来历,以及认识自己。即中国人当知道哪些中国史。 ◆研究历史的途径有三种:...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