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生于1953年12月,著名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并获历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农民史、经济史。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一、宗族不下县,县下惟编户的社会结构 习惯于传统理论中有关中国“宗族神话”的叙述之后,当读到秦晖跳出这一俗套而重新审视传统社会结构的文章,难免要眼前一亮。关于前者,无论是温铁军的“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云云;抑或是...
评分 评分 评分##作者的识见高人一筹,中国的专制王朝讲的是利出一孔,做的是编户齐民,假儒之名,行法之实。我们一直以为的宗族社会其实一直是国家强有力控制的大共同体。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民族性,传统文化以及土地问题的真实面貌以及原委。我们读的书太少,思考的问题也太少了。
评分 评分##振聋发聩。主要论点如下:传统社会宗族家族势力没有想象的强大,政权对个人的控制其实很深入,从秦朝开始就能达到村一级,并非传说中的皇权不下县,县下靠乡绅。传统社会与其说儒道互补,不如说是法道互补,儒家的地位仅在表面,居其次。法家思想后来虽没有流传,但已经嵌入官僚体系帝国政治中,国家政权由此实现对人的控制。论及此处,作者忍不住义愤填膺,完全变成了杂文笔法,冲出论文规范了。
评分##家族“小共同体”是过渡还是阻碍? 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现代化道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秦晖老师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大共同体本位”的特征,指出中国社会通过“个人和小共同体的联合”逐渐过渡到个人本位的现代化社会的可能性。可是一些人就家族小共同体在这段所谓过渡...
评分##没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真的很难读懂,尤其是后半段比前半段有更多的专业内容而不仅仅是观点。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但还是收获颇多,有趣的思辨给人不少启发。立场观点总会随着阅读而改变,可见社会之复杂。需要了解更多的事实才足以读透此书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