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
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190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进入伊顿公学。后到缅甸任警察。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回国后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45年,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庄园》。1949年,代表作《1984》问世。1950年,奥威尔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
《1984》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选欧美多国大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5种语言,全球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被称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道德力量”。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在文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 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我相信,多一个人读本书,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评分 评分##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评分 评分##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评分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帕斯卡尔 1984是不凡的一年。它是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力作《1984》里,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同在这一年,堪称20世纪末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福柯死于艾滋病。在同一段时间读了两人的书,又偶然...
评分##动物庄园里的荒诞变成预言时,还会让人无奈地笑,而这本书里只剩下恐惧。
评分##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这本书可以用温斯顿被捕作为转折点。前半部分胜在奇谲,搭建出的大洋国的整体架构和党对党员&无产者的两种控制套路,森严的条条框框和温斯顿的微小反抗纤毫毕现,金句频出,读着还会不时联系到眼下的现实,不禁钦佩作者的文字力与洞察力。被捕后的"改造"活动使小说局面顿转,境界大开,原来老大哥早已看穿一切。而且哪怕是毁灭异端,也要将其改造得心悦臣服,是一种变形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权力的崇拜强烈到了眼中只有权力,社会畸形变态都无所谓,只想要手握权力。小说到这里,恐怖气息才真正渗入了骨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