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丹] 李来福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目录
第一章 璞尔生家族:天津丹麦家庭的一个典型
第二章 丹麦驻华外交官与领事
第三章 最早来天津的丹麦人
第四章 供职于海关、军界的丹麦人
第五章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中国的经营
第六章 丹麦人的商业与社会活动
第七章 市政工程与丹麦工程师:水、电与交通
第八章 丹麦贸易的促进者
第九章 1900年的战争
第十章 战后新机遇:市政工程的恢复与推进
后继者
征引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丹麦工程师为何在天津挖下水道?如何用电力照亮租界夜晚?

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著作。以近150名丹麦人为对象,从他们维持天津城市供水、电报通信等正常运转的经历出发,展现天津城市由传统向近代的变迁。

以异域之眼回望天津之发展脉络,讲述侨居在天津的丹麦人和当地民众 的真实生活故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社会史著作,以近150名天津丹麦人的生活为线索,记录了晚清天津城市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全书从不同身份的丹麦人角度出发,着重展现他们在燃气与水电供应、河道开发与维护、铁路修建等领域的技术贡献,系统展现了丹麦工程师、商人在天津水电基建中的关键角色。同时利用大量原始史料,真实记录了天津丹麦人的生活百态,从其日常生活、工作经商、交友度假及与当地民众、其他外国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反映了天津城市的社会生活风貌,为我们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晚清外侨在中国通商口岸的生活史。

☆ 本书亮点

1.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社会史著作。任云兰、任吉东、熊亚平鼎力推荐,并称其为“一部难得的生动的晚清外侨在中国通商口岸的生活史书”。

2.以近150名天津丹麦人的生活为线索,记录了天津的近代发展历程。本书从不同身份的丹麦人角度出发,有外交官、海关官员、军人、商人、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等,着重展现他们在燃气与电力供应、河道开发与维护、铁路修建、自来水供应等方面的技术贡献。使读者得以以异域之眼回望天津这座城市由传统到近代的变迁。

3.利用大量历史细节,展现当年侨居在天津的丹麦人和当地民众的真实生活。本书以原始档案为基础,从丹麦人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等细微角度切入,如工作、经商、度假、交友等,描绘出晚清时期在天津的丹麦移民及天津人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天津城市的社会生活风貌。

4.有关天津丹麦人史料的首次集结出版,为近代天津城市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本书基于存于丹麦国家档案馆、丹麦外交部档案馆及天津市档案馆等的有关档案史料,广泛获取报纸、前人著述等文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汇集了当事人后裔提供的原始资料。依靠这些史料,读者得以走进历史人物生活过的真实世界,例如李鸿章对璞尔生的电报线、劳里茨•安德森的干船坞大为赞赏,璞尔生为盛宣怀安装电灯。

☆ 丛书介绍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在城市中发现中国历史

积极经营、左右逢源的盐商,维持城市供水、电报通信正常运转的技术人员,近代工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

这是充满博弈、混乱和生机的转折时代,这是关于近代城市的全景画卷

为城市写史,为小人物立传

目前已出版:《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

☆名家推荐

本书以晚清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工程师璞尔生家族为开始,对这一时期在天津工作、生活过的丹麦人分门别类地进行了介绍与研讨,包括外交官、海关官员、军人、商人、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考证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虽然这一时期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为数不多,仅仅150名,但丹麦人对天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在电报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者从丹麦国家档案馆、丹麦外交部档案馆以及天津市档案馆等广泛搜集了有关档案史料,从当时发行的报纸以及前人的著述中获取了大量文献资料,而当事人的后裔提供的原始资料更为难能可贵,丰富的史料支撑了作者的研究。全书叙事性强,人物形象立体生动,是一部难得的生动的晚清外侨在中国通商口岸的生活史书。

——任云兰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近代以来外国租界数量最多的中国城市,天津曾生活着数量众多的外国人,相关著述颇丰,而《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无疑是具有新意和独特研究视角的一部著作。该书论从史出、考证翔实,以小见大地呈现出丹麦人参与见证的近代天津城市的发展进程,展现出在近代天津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丹麦人的群体状况,为近代天津城市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与城市图景。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天津城市史的研究,也为全面深入地了解近代中国城市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扩大了研究视野。

无论是该书的作者还是译者,都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严谨学风。译者是天津史研究的资深专家,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有助于读者阅读,通过注释等方式,对该书内容做了许多解读和完善。期待该书早日付梓,以飨读者。

——任吉东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书虽非鸿篇巨制,却有其特色。全书在大量原始档案的基础上,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1860—1912年间生活在天津的一个欧洲人群体——约150名丹麦人为对象,以璞尔生、葛麟瑞、林德等在天津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丹麦人在外交、海关、军事、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详细记录,凸显其在天津近代交通、通信、城市供水、河道治理等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现天津城市由传统向近代的变迁。

本书译者长期从事天津租界史研究,成果丰硕,治学态度严谨,外语功底深厚,故此中译本行文流畅,语句凝练,令人印象深刻!

——熊亚平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编辑推荐

在近代中国,天津是外国租界最多的城市。根据天津海关的统计,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前,生活在天津的外国人有2200人。天津没有丹麦的租界,但清末在天津居住、生活过的丹麦人有大约150人。

他们大都是丹麦的年轻人,有的刚读过大学,有的当过兵,便纷纷来到刚刚对外开放的中国。他们有的创业,成立商业公司,有的在清政府的机构或军队中供职,有的还在天津结婚成家。

丹麦人擅长从事技术工作,在天津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中,举凡现代通信、城市供水、河道治理等领域,都可以看到丹麦人的身影。

从日常生活到社交、工作场景,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丹麦人在天津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真实状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晚清天津城市中丹麦人和当地人生活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一看

评分

##很新奇的视角,展现了近代天津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外国人群体,他们构成了天津这驾庞大机器运转的齿轮。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同该书系再版的另两本书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首先,丹麦是一个小国,将视角聚焦在晚清、丹麦、天津的话,资料不会太多,这也导致书中大量出现也许、可能、好像等推测词,让我读着并不舒服。其次,书中有很多非常绕的话,让人读起来很吃力。再次,不少人名在书中首次出现时,作者并未加上此人的职业介绍,但下文又忽然介绍了这个人,如果能在一开始就介绍,或许更好。同时,作者还提到,天津曾是近150名丹麦人的家园。不知这个数字是如何统计得出的?是晚清时期有这么多丹麦人生活在天津吗?纵观全书,其实更多还是叙述了璞尔生、司徒麟、林德等代表性丹麦人的日常活动。当然,译者的付出值得肯定,不仅为中译本增添了图片,而且给书名新添的“晚清中国的水与电”就很好概括了丹麦人在天津的主要事业:电报、电灯、自来水及海河疏浚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关晚清末期来中国的丹麦人史料收集整理,还是不错的,虽然会因为史料的缺失,部分内容有点跳跃

评分

##丹麦工程师为何在天津挖下水道?如何用电力照亮租界夜晚? 一部聚焦晚清天津丹麦人生活的城市史著作。以近150名丹麦人为对象,从他们维持天津城市供水、电报通信等正常运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