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热点,制造爆款,捕捉情绪,重复模仿
随时回复,昼夜颠倒,丢掉情感,表演努力
…………
“报废”新媒体作者的内部一线观察;
直击流量时代痛点,诉说每个人的疲惫与无奈
————————————
【内容简介】
“百万加”作者对“流量”与“创作”的反思;
一个不愿成为齿轮的人对工作本质的真诚追问。
开始给新媒体工作室供稿时,她以为“流量”是市场与读者对“好文章”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代表着写作者个人的价值:只要写得够好、够新、够“高级”,就能收获点击率、名声与财富。
逃离新媒体行业时,她是账号主编,也是被“爆款文章生产线”淘汰的老旧零件。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她都能够熟练地用既定的书写套路复述,贴上“焦虑”“躺平”“女性”等热点标签,再用数据、引文、专家姓名让成果看起来可信。这些都是可能吸引流量的做法,但它们能组成一篇好文章吗?她不知道。
她不再关心写作,也无法再关心生活。
是什么夺走了她的情绪、感知、对创作和生活的热情?她为什么沦为流水线上的齿轮,又为什么不愿再做齿轮?
在无数次崩溃之后,她再一次拿起笔,在书写中直面这段工作经历,缝补破碎的自我。她说:“书写这段经历,正是我为自己安排的精神复健。对于一个曾经靠写作谋生,但又在很长时间内因为工作而无法诚实书写甚至不能书写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书写自我更能证明这个‘废掉的’作者不仅能找回写作的能力,更能找回写作的勇气呢?”
————————————
【编辑推荐】
⭐️终于成为一个好齿轮,我却开始和杂草共情
晋升是目的,高薪是一切,所以我挤进大厂,力争上游。
我生产标准的工业化文字,消费工业化种植的实惠蔬菜;
将自己塑造成标准的工业化产品,被行业贴上“实惠”的标签。
情绪稳定、抗压力强、即插即用……这不是赞美吗?为什么我在流泪?
.
⭐️流量至上,作者与读者都在作茧自缚
没有人知道文章怎样才能爆,我们只能一再反刍既有的爆款。
把生活简化成热点,用建议代替理解,让重复的话术污染网络。
理应开放多元的新媒体场域,被我们亲手打造成正在死去的孤岛。
.
⭐️一次自我救赎式的书写,一场没有答案的自救
“还有什么比书写自我更能证明,这个报废的作者能找回生活的勇气?”
一次逃离,两度停笔,三回大改,文字和人生一起,跌跌撞撞走进旷野。
正视不被职场允许的情绪,追问行业结构积弊,呈现我们还能选择的余地:
身处粗暴自大、观点先行的叙事迷宫,来自个体的真诚就是出路。
##很适合新媒体从业者或内容生产者阅读。作者的行文十分流畅,能够感受到她(?)的写作风格受工作的影响而显得冷静、理性,并善于在明确的断句中揭露现实(不过内容还可以大量精简)。新媒体的新不只在媒介,也在于它极度依赖新产出,而旧的内容被飞速遗忘;它快速制造话题,只是为了读者提供谈资。好奇WAVE、WE、TIGER到底是哪几家?
评分##写得太好了。书里全都是我——本职工作中的我,把兴趣爱好逐渐发展成副业的我,未来很有可能变成的我,和本来有可能是我的我——把我的内心想法,这几年苦苦思考、再推翻、以为接受了、又再次崩溃的想法,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读的时候大段大段摘抄,整页整页地拍给同事朋友。关于写作、关于工作,关于对自我和日常的追寻。作者做出了她的选择,说“至少在当下,我觉得做个迷茫的人,好过做一个在标准下痛苦的人”。那我呢。
评分##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写作是每个人最后的职业,有表达的欲望就可以写作。如今我们的生活充斥在各种文字中,自媒体给了人们发声的途径,但是那些爆款文章真的是经过真诚的思考、发自内心认可的写作吗?本书是一位新媒体写作达人来自一线的反省与思考,流量裹挟下的表达让内容创作成了一门生意,写作成了毫无感情的工具,这是值得反思的。希望我也能如作者一样,跳出流量的怪圈,用真诚感受生活。
评分##读到最后很想划下来的一句话是“不为工作的写作就是一种放纵的享乐”。和书里写的内容不直接相关,而是我联想到了自己工作这两年多一直在尝试维持的平衡:当我有机会用工作技能兼职去赚更多的钱,或当我有机会以承担更多工作量来换取晋升的时候,我一直在小心分辨思索着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总是因为被各种目标与价值互相拉扯而受折磨和痛苦。虽然我经常不坚定,但在目前这个阶段,我还是想在生存有保障的前提下,拥有更多自由自主的创造时间。创造的对象,可能时而是一具健康而功能良好的身体,时而是一篇自娱自乐的小说,又时而是和家人朋友共度的无所事事的时光。这些事情,其实就是我的“放纵的享乐”呀。借着读到这本书,就当又一次温柔地提醒自己吧:要好好守卫住这块“放纵”的小地盘呀。
评分 评分 评分##五字真言:真心换真心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