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国家艺术委员会推荐作品,2009年《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小说。
✨ 这是一部叩问人性的小说,一部令人重新审视生命与尊严的作品。
✨ 读者从书中仿佛能看到石黑一雄《莫失莫忘》和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的身影。
✨ 书中故事不禁引起读者思考:
·理性与感性孰重孰轻?
·社会规训vs个体意志:生命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是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自己想过的一生?
·只要身体还有感觉,还能用温暖的、跳动地心脏去爱,去感受,就一定还存在希望。
✨ 这是一部当代女性的生活启示录。
✨ 被《使女的故事》作者所肯定的一部作品。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我知道你会像我一样着迷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未来,高度发达的福利社会,女性年满五十岁,男性年满六十岁,若没有子女,也不曾在先进领域供职,将被判定为“无效用人”(dispensable ones)而送进储备中心“单位”。单位为每个人提供精美的食物,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电影院、咖啡厅等齐全的娱乐设施。他们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代价则是失去自由:监控无处不在,无条件接受“人道”的医学实验,捐赠自己的器官,直到离开人世。
女主角被情人抛弃,没有子女,和一条狗生活在一起,五十岁时被判定为无效用人而送进单位,她愤愤不乐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在这里,是遵循规则生活,还是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她又该何去何从……
##这本书让我难过,让我无助,让我愤怒,让我反胃,让我想哭,虽然设定上在我看来存在bug,但读来真得冲击太大了。人性呐,充满光辉与伟大,充满邪恶与肮脏。读到最后,眼眶湿润,希望一切真如梦境那般美好。
评分 评分##主观评分 三星半 「当你发现你的劫后余生纯属偶然时,出现矛盾情绪就是人之常情了。」160
评分##明明只是一段故事而已,却直指人性。什么人有用,什么人无用,凭什么由外界来定义?在故事里那个伪善、功利至上的社会中,人类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问题值得被重新审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讲真,故事里的人物都处在同一个环境,对于命运做出的选择却不一样。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的路,是不是真的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