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人都在閤謀讓世界變得更恐怖時,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具吸引力和發人深省的方案。——奧威爾奬得主安德魯·布朗推薦
·
★“全球百大思想傢”潘卡吉·米什拉作品首度引進!
★讀者翹首以盼的齣發之作,見證重量級知識分子的頓悟時刻
★越接近內心深處,就越理解外部世界
★真實版《悉達多》,一個青年長達十年的尋求自我安頓之旅
★當西方的物質遇上東方的心靈,在自由與苦難並存的年代尋找佛陀
★《紐約客》《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等一流媒體聯閤推薦
·
印度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裏實現迅猛發展,但在這騰飛的新世界中,大多數印度人找不到自己所屬的位置。
在這樣一片大陸上,潘卡吉·米什拉開始瞭一段長達十年的旅程。他從喜馬拉雅山麓的村莊齣發,拜訪不再輝煌的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前往商貿大廈與露天排水溝並存的德裏,傾聽青年對佛教等古老思想的不滿;在暴亂不斷的剋什米爾,遇見一個個隻能在封閉陰冷的房間中泄憤和哭泣的異見者;最後迴到喜馬拉雅山麓的村捨,在這個充滿暴力又睏惑叢生的世界中,重新書寫佛陀。
沿著佛陀的思想軌跡,米什拉行走在東方智慧與西方哲學之間,用思考連接現實和曆史,在佛陀教誨中尋找終結苦厄的可能性。
·
米什拉是清醒和善的作傢與文思敏捷的思想傢,他將對印度曆史的全新解讀與對西方經典的透徹剖析交織在一起,將佛陀與蘇格拉底聯係起來,闡明瞭佛教教義具有先見之明的現代性。他對佛教的思考眼光獨到,文筆優美,影響深遠,富有啓示。
——《書單》
米什拉的作品將佛陀的故事與佛陀齣生地附近的村莊,乃至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的故事聯係在瞭一起。他坦誠地麵對“躁動、執著的自我”,並將從佛陀人生中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所處的瞬息萬變的世界之中。
——《紐約客》
##在佛陀看來,有德性的生活盡管極其重要,卻隻是禪修的前期準備;而禪修,是古希臘哲學未知的體驗。佛陀認為,通往涅槃的修行之路分三個階段:戒律、禪定、智慧。持戒養德隻是第一個階段。在他看來,無須禁欲苦行而能安貧樂道地過活,就是一種真實、平靜的生活。簡言之,道德自律可以創造適宜的健康心境。它為禪修者建立瞭達到專注與平靜狀態所需的最低條件,在此狀態中,行者能夠始終清晰地意識到周身的外在環境,及其自身的行為乃至內在的精神狀態、體驗和思想,乃至這一切隨時間推移所展現的結果。與任何一種心理訓練一樣,禪修也能讓行者不斷獲得新的感悟。它展示瞭人是如何因為渴求短暫、無實、有缺陷的事物而陷入痛苦。規律性的禪修會將這種新的觀察方式轉變為一種習慣,讓人從世間的誘惑中脫離,安住於深邃的平靜狀態:這就是一種崇高情緒的體現。
評分##五蘊皆空
評分##不熟悉的題材,但文字太美瞭,讀著讀著微風徐來,四麵清涼。不是傳道,是思想的光的波紋蕩漾進身體,像赤足走在精神場所,緩慢丈量建築的尺度,同時度量自己的生命。對道義沒興趣也可以讀,裏麵還有很多對東西方對照的思考,以及東方世故人情內部張力的錶達。一雙看過世界的眼睛,是會更通透還是更渾濁呢?我們真的有辦法篤定某種道路麼?還是說,唯有在與苦厄的纏鬥裏,我們纔能獲得慧根?
評分##在成都遇到瞭噶爾哇·阿旺桑波活佛,一口氣聊瞭七個小時,後來他這樣告誡我:自己希望成為優秀的人,需要具備六個條件: 1、身心安康的人生;2、愛護社會的初心; 3、造福人類的夢想;4、實現夢想的事業; 5、創新事業的智慧;6、控製慾望的知足。 若具備瞭這六個條件,就是有價值美好的人生。必須要通過因明邏輯思維來認識自心和改善內心、提升智慧方麵下功夫。 《苦厄的終結》這本書又恰好給瞭我另一個視角,另一種證明,另一種思維的多重空間。
評分 評分 評分“全球百大思想傢”潘卡吉·米什拉作品首度引進!這是一場為理解佛陀而開始,以認清自我而結束的十年之旅。從喜馬拉雅山麓的村莊,到不再輝煌的佛陀誕生地,從商貿大廈與露天排水溝並存的德裏,再到暴亂不斷的剋什米爾,米什拉在這個充滿憤怒與衝突的時代思考苦厄終結的可能性。
評分##很好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