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间的欧洲

海洋之间的欧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巴里·坎利夫(Barry Cunliffe)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文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看待问题的方式:空间、时间和人群/004
第二章 大洋之间的陆地/036
第三章 收集的食物/070
第四章 第一批农耕者:从新月沃地到多瑙河流域(公元前7500年~公元前5000年)/097
第五章 沿海区域的同化(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800年)/123
第六章 欧洲的无限多样性(约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2800年)/153
第七章 穿越半岛,走向海洋(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300年)/197
第八章 新兴的“欧元区”(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800年)/251
第九章 改变世界的三百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500年)/296
第十章 碰撞中的国家(公元前500年~公元前140年)/346
第十一章 帝国的插曲(公元前140年~公元300年)/396
第十二章 潮流的转变(公元300年~公元800年)/442
第十三章 欧洲的再平衡(公元800年~公元1000年)/483
第十四章 长时段/516
拓展阅读/521
索引/563
插图来源/579
英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作者巴里选取从大约公元前10000年的末次冰川期到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欧洲国家开始出现的时期,围绕流动性与创新性这两个主题,从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角度阐释空间、时间和人类的互动概念,突出他的“海洋是欧洲独特发展轨迹背后的驱动力”的观点。他的欧洲,是一个没有民族国家的欧洲;他的欧洲,是一个洋流、江河、人口、贸易、观念流动的欧洲;他的欧洲,是一个陶器、工具、兵器、船只不断改革创新的欧洲。

用户评价

评分

##跨度几千年的欧洲历史,专业性很强,适合历史学考古学专业去读。

评分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坚实的学术素养,运用了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野,围绕流动性和创新性两大主题,探讨了海洋对欧洲发展的巨大作用。视野广阔,分析透彻,对于欧洲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解释,无疑是一部宏观史学研究的佳作。

评分

##这本基于考古材料书写的早期欧洲文明史,尤其强调了地理因素在早期文明发展和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作者将“欧洲半岛”划分为面向不同海洋环境的数个区域加以分析,而作为区域间交流纽带的海上航路、陆上河流自然弥足重要。作者还通过考古遗址/出土器物在形制上的继承与演变,以及岩画/壁画所表征信息,力求打破以往以人口迁徙为主的文明传播研究取径。在这种视角下,政治史似乎只是深部涌动之上的表层涟漪,文明演化与交流才是作者笔下演绎“主线与变化”的主角。

评分

这样的雄心之作,优点自然在于视野开阔,叙述、立论都偏于宏大,为理解欧洲如何走向近代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难得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细枝末节,为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脚注。作者既承认东方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又同时强调了逐渐形成的欧洲自身的能动性,特别是其活泼、进取精神。这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所说的中、西方文化“动静之分”产生了跨时代共鸣。

评分

##这本基于考古材料书写的早期欧洲文明史,尤其强调了地理因素在早期文明发展和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作者将“欧洲半岛”划分为面向不同海洋环境的数个区域加以分析,而作为区域间交流纽带的海上航路、陆上河流自然弥足重要。作者还通过考古遗址/出土器物在形制上的继承与演变,以及岩画/壁画所表征信息,力求打破以往以人口迁徙为主的文明传播研究取径。在这种视角下,政治史似乎只是深部涌动之上的表层涟漪,文明演化与交流才是作者笔下演绎“主线与变化”的主角。

评分

这样的雄心之作,优点自然在于视野开阔,叙述、立论都偏于宏大,为理解欧洲如何走向近代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难得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细枝末节,为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脚注。作者既承认东方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又同时强调了逐渐形成的欧洲自身的能动性,特别是其活泼、进取精神。这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所说的中、西方文化“动静之分”产生了跨时代共鸣。

评分

这样的雄心之作,优点自然在于视野开阔,叙述、立论都偏于宏大,为理解欧洲如何走向近代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难得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细枝末节,为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脚注。作者既承认东方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又同时强调了逐渐形成的欧洲自身的能动性,特别是其活泼、进取精神。这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所说的中、西方文化“动静之分”产生了跨时代共鸣。

评分

这样的雄心之作,优点自然在于视野开阔,叙述、立论都偏于宏大,为理解欧洲如何走向近代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难得的是,作者能够很好地处理细枝末节,为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脚注。作者既承认东方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又同时强调了逐渐形成的欧洲自身的能动性,特别是其活泼、进取精神。这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所说的中、西方文化“动静之分”产生了跨时代共鸣。

评分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坚实的学术素养,运用了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野,围绕流动性和创新性两大主题,探讨了海洋对欧洲发展的巨大作用。视野广阔,分析透彻,对于欧洲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解释,无疑是一部宏观史学研究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