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粹意识形态如何逐渐主导德国社会?
★ 普通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
★ 坎迪尔历史奖、古根海姆奖获奖作者
★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二度奖励作者
★ 彼得·弗里切关于纳粹意识形态研究的佳作
1933年1月30日,当听到希特勒掌权和民众的欢呼声时,埃里希·埃伯迈耶在日记中悲痛地写道:“我们是失败者,绝对的失败者。”得知1935年出台的《纽伦堡法令》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后,他愤怒地说:“仇恨被播种了100万次。”然而,1938年3月,他却为德奥合并喜极而泣:“如果仅仅因为成果是希特勒取得的便加以拒绝,这种想法是愚蠢的。”
以上是一个普通的德国市民在20世纪30年代心态上发生的极大变化。在《第三帝国的生与死》中,彼得·弗里切用冷静且客观的笔调,为纳粹的意识形态如何一步步在德国占据主导地位进行画像和分析。纳粹的基本诉求的核心是民族共同体,它呼吁所有日耳曼人纠正《凡尔赛和约》的错误,努力让国家变得强大、充满活力,消除体制中的“不健康”因素。德国要生存,其他人(特别是犹太人)必须死。弗里切披露的日记和信件揭示了德国人的恐惧、欲望和疑虑,也展示了纳粹概念如何渗透普通德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充满力量和启发性,从全新层面探讨了德国人如何努力适应新的种族身份、相信战争的必要性及接受无条件破坏——简而言之,如何一步步成为纳粹分子。
##这是读的第一本第三帝国相关作品,所以先保守地给4星。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纳粹是如何在德国获得支持以及普通人在一战结束至二战结束的心态。全书以纳粹对于犹太人的作为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展示纳粹的犹太战略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极端的。同时穿插以第三帝国内不同人群对于该政策、对战争的态度。读完描述具体战争的相关图书,适合读一本这个类型的来提炼总结一下。
评分##不妨这么来看待这段历史:作为二战的始作俑者,纳粹无疑是历史的罪人,但是纳粹最开始提出的思想却迎合了当时民众的期待,这种期待甚至说是文末提到的荣格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悲剧和苦难精神的存在主义。它喻示着人类似要进步,但必须先承受苦难,乃至让战争的发动者也变成是受害者。结果自然是失败的,但更加剧了这种极端的悲观主义,并继而构成了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部分。另一方面,这段历史也构成了人类群体非理性、集体无意识的真实例证。
评分##作者运用很多私人日记展现了宏大历史中的个人视角,人们是如何转变观念,从恐惧同情到支持纳粹,最后对街上被押运的成队囚犯视而不见(收音机电影海报宣传,“创造快乐运动”等等)。在战争的最后,德国的逐步战败在德国人心里形成了自己是受害者的印象,他们通过荣格尔的小说和存在主义为自己庇护。 世界上有两个星球,每个人都愿意站在光的那一边,为此,他们能亲手把带黄星的邻居推向另一半。 然而,在美国犹太人眼里,欧洲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为犹太复国运动提供了契机和能量。…… 全书九成新无划痕四折包邮转。
评分##作者运用很多私人日记展现了宏大历史中的个人视角,人们是如何转变观念,从恐惧同情到支持纳粹,最后对街上被押运的成队囚犯视而不见(收音机电影海报宣传,“创造快乐运动”等等)。在战争的最后,德国的逐步战败在德国人心里形成了自己是受害者的印象,他们通过荣格尔的小说和存在主义为自己庇护。 世界上有两个星球,每个人都愿意站在光的那一边,为此,他们能亲手把带黄星的邻居推向另一半。 然而,在美国犹太人眼里,欧洲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为犹太复国运动提供了契机和能量。…… 全书九成新无划痕四折包邮转。
评分在诸多关于第三帝国的作品中,彼得•弗里切的《第三帝国的生与死》聚焦德国民众如何一步步变成纳粹分子,与纳粹携手走向自我毁灭,可谓是一部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民众的心灵史。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人们的日记、信件等材料,展现了德国普通人在民族复兴旗帜下与纳粹政权的合作,宏大的帝国愿景最终变为对国内外异质成分——主要是纳粹认为的劣等人种——的迫害,继而最终让德意志民族自身付出了惨重代价。
评分##其实是去年的已读了,久远到内容都已经忘完了
评分##《第三帝国的生与死》通过日记、通信等翔实可靠的一手材料,不仅对纳粹的意识形态和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还对德国民众的心理状态和能动意识进行了画像。也正是在两者之间的合谋下,第三帝国才被打造为融合了平民主义、种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民族共同体,从而酿就了一场惨无人道的世纪悲剧。 民众并非无辜,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很多人选择了与恶同沉,滑向了平庸之恶的渊薮。德国民众与纳粹党徒是一种同谋关系,双方签订了一份无形的意识形态契约,比如针对犹太民族,如果说纳粹以“铁与血”的形式使其物理性死亡,至少普通民众使其社会性死亡:疏离、冷漠、无视甚至选择性遗忘。
评分##接下来决定去看《弯曲的脊梁》以及《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这两本书名莫名契合本书的一些观点。论纳粹如何让德国人接受他们的种族理论并支持发动战争。
评分##一本从民众视角讲述德三如何让其心甘情愿并积极成为纳粹的。试图从民众信件中窥见历史的全貌,内容十分详细,无论从德国民众、犹太人、局外人等多维度,都会对那一时期的历史了解有很大帮助。如果你看过其他该主题作品,就知道这本书起到了历史框架与细节串联的关键性作用,使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正是大众读者所需要的。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决定其所看到的世界,而纳粹正是重新建立了这种认知方式,以铺天盖地的广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勾勒美好未来等,使德国非犹人在民族共同体这一理念下,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自愿成为他们的帮凶,加入反犹队列,达到上面种族扫除的目的。 从“种族迁移”到“种族灭绝”,纳粹反犹大屠杀的各种行径占据了那一时期的重要篇幅。我们可以看到纳粹世界观始终在影响着民众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