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雷格·W.H.卢瑟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说明
序 言
前 言
致 谢
引 言

第一章 初期策划和准备(1940年7—12月)
第二章 火车、飞机、卡车和马匹:进攻集结(1941年1—5月)
第三章 对手一:德国国防军的状况
第四章 对手二:红军的状况
第五章 战争前夕:对苏战局的最后准备(1941年5—6月)
第六章 “巴巴罗萨”启动:中央集团军群投入战争(1941年6月22日,周日)
第七章 进军I:边境交战(别洛斯托克—明斯克合围战)(1941年6月23日—7月9日)
第八章 德国士兵在东线的初期经历——装甲兵、步兵和空军
第九章 东线的文化碰撞与战争犯罪
第十章 进军II:斯摩棱斯克合围战&转入阵地战(1941年7月15日—8月5日)
第十一章 “巴巴罗萨”失败——东部闪电战的崩溃(1941年8—12月)

附录一 中央集团军群战斗序列(1941年6月21日)
附录二 第292步兵师的编制、人员、武器和装备(1941年6月21日)
附录三 中央集团军群战斗序列中各装甲师的坦克力量(1941年6月21日)
附录四 苏联西方面军战斗序列(1941年6月22日)
附录五 德国士兵对苏制武器的评价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这部著作以前所罕见的丰富细节探讨了1941年夏季,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穿过苏联中部攻往莫斯科的进军,并且简要介绍了莫斯科战役和1942年年初的冬季战事。作者广泛吸取数百名德军老兵的回忆、战地日记和信件,结合大量官方档案资料,对希特勒在1941年6月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书中不仅生动讲述了基层官兵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方向的战斗经历,而且详细讨论了 “巴巴罗萨”计划的致命缺陷和对苏闪击失败的深层原因。此外,作者大胆地研究了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比如东线德军对苏联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以及交战双方对战争法、俘虏、医护人员的态度,等等。本书无论是在视角和观点方面,还是在详尽程度上,都堪称超越前人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主要以巴巴罗萨的中央集团军视角,既有高层指挥,也穿插着基层士兵的经历,较为客观,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评分

##目前研究中央集团军群在1941年的战史的最佳读物,千篇一律叙述中的一朵奇葩。 巴巴罗萨行动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包含了四个战略方向,以三百多万兵力发起,陆海空三军紧密协调,几周内就以极为震撼的演出把边境苏军撕成碎片,这也是被战史家们研究最多的一次战役/战略行动。 但是和其他研究巴巴罗萨行动的精妙之作不同,卢瑟特别重视各级官兵尤其是底层官兵的视角,从他们的口中分析德军在东西受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甚至包括文化冲突和犯罪动机等绝无仅有的研究,因此让这本书还有一点文化冲突史的特色。 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战史交织的写法十分到位,作者长期的准备和对新研究的敏感度让这本书在激烈竞争的当代毫不过时,我个人最偏爱德俄文化冲突和东线战争犯罪的部分,让人慨叹良多。 可以说是指文到目前为止选的最成功的一本书。

评分

##台风行动写得太少了,这方面建议看看泽特林的《莫斯科战役1941》。总体而言,这书写得很不错,宏观战史和微观战史把握得恰当好处,作者翻阅了大量的NARA和BAMA,苏方情况用的格兰茨的料,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读一读格兰茨的《泥足巨人》,不过购买时最好买有地图的版本,因为书里面是没有地图的。

评分

##主要介绍了巴巴罗萨行动的策划和前期准备还有交战双方的背景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一些作战记录和当事人回忆,此书比较适合想了解德国入侵苏联这段历史的入门爱好者阅读

评分

##相较于其它书写东线的大部头,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更愿意展现前线官兵对这场战争的真实感受和日常细节,很多第一手的口述和信件资料为一场被写烂了的战争,增添了更多真实和人性。总结巴巴罗萨的失败,作者只用了最后的七页篇幅,却足够精准。苏联人拥有更劣质的马匹、车辆,更落后的基础设施、文明程度,更卑微的生命的价值,更粗粝的人的尊严和独立,然而却更能适应这场野蛮、残酷的肉搏。一场虫族碾碎神族的“不对等”对抗。希望也能读到一两本描述抗日战场全貌的类似杰作。

评分

##写的绝好的一本东线战史,把微观战史和宏观叙述结合的非常好,条理也很清楚,如果说不足之处是台风部分写的过于简略了点

评分

##目前研究中央集团军群在1941年的战史的最佳读物,千篇一律叙述中的一朵奇葩。 巴巴罗萨行动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包含了四个战略方向,以三百多万兵力发起,陆海空三军紧密协调,几周内就以极为震撼的演出把边境苏军撕成碎片,这也是被战史家们研究最多的一次战役/战略行动。 但是和其他研究巴巴罗萨行动的精妙之作不同,卢瑟特别重视各级官兵尤其是底层官兵的视角,从他们的口中分析德军在东西受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甚至包括文化冲突和犯罪动机等绝无仅有的研究,因此让这本书还有一点文化冲突史的特色。 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战史交织的写法十分到位,作者长期的准备和对新研究的敏感度让这本书在激烈竞争的当代毫不过时,我个人最偏爱德俄文化冲突和东线战争犯罪的部分,让人慨叹良多。 可以说是指文到目前为止选的最成功的一本书。

评分

##主要介绍了巴巴罗萨行动的策划和前期准备还有交战双方的背景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一些作战记录和当事人回忆,此书比较适合想了解德国入侵苏联这段历史的入门爱好者阅读

评分

##没有地图!没有地图!三星完全是为了批评出版社省去地图这一行为,非常影响阅读体验,与书本身无关!这本《巴巴罗萨》算得上是有关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最详实、最严谨也是可读性最强的一本著作了。作者卢瑟从宏观的战略大视角与微观的德军士兵视角两个层面来重现这场惊天动地的“闪击战”,其对于战场细节的考究、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复原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原貌。对于纳粹而言,入侵苏联时的数百万德军虽正处于战斗力的巅峰,但想要征服如此广袤的一个国家,他们还是显得太渺小,太力不从心了!这项计划对后勤保障的轻视,在情报方面的偏见与谬误以及希特勒对战略资源的痴迷——造就了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南北分击的决定,以及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的苏联人民的顽强抗击,最终由闪击战演变成消耗战,胜利的曙光稍纵即逝,而后便是漫长的血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