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BOSS直聘联袂推荐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获奖图书×公理商业图书奖铜奖作品
☆历时5年,135位职场妈妈,4种迥异的家庭福利政策模式,刷新你的“妈妈观”!
☆直击当代职场妈妈的焦虑根源,颠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传统目标
瑞典为什么有“爸爸月”?德国的产假为 什么从3年缩减到12个月?意大利的婆婆也带娃?美国的“妈妈岗”是什么?
☆职场妈妈的未来会好吗?
时代在进步,女性要真正走出困境,还要激发男性的觉醒,不光两性关系需要一个全新的定义,婚姻与育儿的价值一定也需要重估。
从个体家庭到公共社会,是时候重新分配育儿责任了!
当一名职业女性成为妈妈,她必然要面临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
本书以美国职场妈妈的困境为出发点,选取了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非常不同的四个国家——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对其中的135位中产阶级职场女性进行访谈,调研她们想要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以缓解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从而从国家制度、市场配置、文化氛围等角度,试图勾画一种对职场妈妈更为公平并能够提供更为充分的支持的社会图景。
##和作者一样,读完之后是愤怒。最后只剩下慢慢的无奈和绝望。 5年的时间,135位职场妈妈,可以看到zg现在的和未来的影子,这条路还是太长太长了。 突发奇想,我有11个姐姐,9个有孩子,似乎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质性研究。嗷,flag立在这里!看看我啥时候能搞起来!
评分##关于是要生孩子还是要当丁克,有了孩子是当全职主妇还是要当职场妈妈,这本书能给人很大的启示。别被封面误导,这是一本社会学著作,并不是一本行动指南,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因为国家、阶层、家庭、个人是千差万别的。但无数真相摆在那儿时,其实人自然就能形成判断力,做出选择。
评分##1.在@花衣云影老师的主页看到的,和沈奕斐老师的《谁在你家》一样,婚育之前的重要读物。 2.作者通过对五个不同群体的中产阶级妈妈作深度访谈,梳理了她们面临的文化和制度环境,表现了各个社会对妈妈在工作和家庭中的期待。 3.在工作——家庭冲突中,可以帮到妈妈们的有性别平等观念的深入、伴侣平分家庭中的照顾责任、共同分担家务劳动、祖父母的帮助、公立幼托机构、承接转包的对象、假期/现金补贴/薪水/税收等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最常见的伤害就是归咎于妈妈们“想要的太多”或“能力不足”。 4.没有人不愧疚,没有人觉得自己够好。以及,不管在何种文化,与政策导向不一致的人总是过得更艰难。单身妈妈则只能靠一个人的力量苦苦支撑。 5.作者在附录A部分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工作,附录B是访谈提纲,对后学者是很大的友好和帮助。
评分 评分 评分##20210304-0313@kindle。看了几个国家的政策和现状后,觉得中国还挺好的,如果托儿所能普遍一些就更好了。职场妈妈确实很难,毕竟孩子也是国家的下一代。
评分##读到前言,就想哭????了。比较全面对比了各个国家的家庭、生育相关政策,要是开篇有些政策、发展、人口状况等对比就更好啦
评分##西方发达国家职场妈妈的地位:瑞典>前民主德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美国妈妈竟然这么惨,意大利和中国基本靠父母,但是好歹有点政府补助,且3-6岁上幼儿园免费。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