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
##很久没看人类学方面的书了,确实历史人类学与历史地理学的结合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评分##更多的感觉是了解了作者讲述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基本点到为止。
评分 评分 评分##闲笔最有意思,前言是好看的,抛出的很多问题和思考也很值得继续讨论。所收讨鼓旗、后母心两篇论文,相较而言后者更胜,尤其是从《小白菜》的地域分布(详附录2)切入,比较黄河流域和湘东南地区后母对前夫子女与继子女的态度差异,分析“亲情的地域社会类型”。附录1《学问的敬意与温情》收过,emmm……意义没有这么大吧? 另:????《归属 表达 调整》(《历史地理》第21辑)。张老师真的不考虑把所写现当代史的文章集结出版嘛?私情那篇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应该放在卷首!
评分 评分 评分##问题意识没错的,亲情是一种文化塑造。但举例也太随意甚至极端了,相似或相反的例子都能从身边找到的话,如何探求社会结构层面的解释?小白菜的流传范围都比听来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但对比又太简单了。
评分##前沿有意思,前半部分有点历史人类学的意思了,后半部分切入的点我很喜欢,只可惜太简略了,点到为止了,应该还能细细挖掘。这套书都是长一点的论文或者几篇论文,其中好几本都是饱含深情,这本也不例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