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于城市开放空间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威廉•怀特的代表作
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选入“我们这个时代的50本书”
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协会推荐给它们会员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简介】
《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是威廉•怀特16年直接的和持续地观察城市公 共空间的结晶。怀特使用录像机,记录下城市中心地区的广场、街道、小公园和市场里人的行为,然后再做具体分析,从整体上评估城市中心的健康。本书可谓美国城市思想核心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堪比《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模式语言》和《城市史》,至今仍然是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协会推荐给它们会员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书店翻了翻。怀特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纽约城市去中心化为背景,沿着雅各布斯那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理念,强调市中心连接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价值。
评分##以观察人为起点的研究,并没有过时。只有看到人(尤其是行人)的存在,真正掌握和尊重日常需求规律,信任使用者对空间的自我选择和管理,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才能做出生命力长久的规划,垃圾桶可以有多少用途?注意过台阶的宽度和高度吗?为什么要警惕地道和巨型建筑?城市居民需要怎样的住宅?最后一章扣回面对面交流的必需。现在的北京简直是作者一切倡导的反例,作者所批判非人性化、非在地的建筑规划形态不知不觉已经占领人们的生活空间。
评分##非常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面面俱到,就是读到后面累了。但对想城规、建筑等入门的人而言是非常好的参考书
评分##人就是市中心。这本书也太散了点。
评分##城市的根本是人,人生活在城市中。故而,城市的未来不在郊区,而在市中心
评分##人就是市中心。这本书也太散了点。
评分##市中心是真正有活力的地方,我们可以像一个人所应该的那样生活。
评分##市中心是真正有活力的地方,我们可以像一个人所应该的那样生活。
评分怀特爱着城市。他用延时摄影来描绘他眼前的拥挤都市。街头巷尾都是值得观察的人:街头小贩、街头艺人、发小广告的人、维持交通行车秩序的马古先生、乞丐和扒手等。街头“藏污纳垢”的地方亦是有意思的。玻璃橱窗、户外公园和室外饮食是最富吸引力的。露天咖啡馆本来就是展示。他还注意到了台阶的高度不当、临街的边沿没法坐、天桥和地下通道分散了地面上的人流量…还有,购物中心试图追求成为市中心但无法做到宽广胸怀拥抱来人。城市市中心的发展免不了高楼大厦和停车场。它们都夺走了人们的阳光和时间。毕竟,阳光就是金钱。高楼平地起就能吸引公司企业进驻。没想到的是,大型较老公司搬离市中心,带走工作机会。留给城市的只有小而新的公司和其工作机会。城市必须得像古希腊广场,重申自己最古老的功能,社会交往,没有界限,包容接纳,互通有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