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互聯網

人文的互聯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賁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前言/001
導論 互聯網時代的知愚識智/005
一 讀寫與知識/006
二 互聯網時代與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013
三 互聯網時代的愚蠢與智慧/020
上篇 閱讀·知識·學問
第1章 與時俱進的書籍和讀寫/029
一 書籍的“去優雅”和“去神聖”/030
二 現代世界的讀寫/037
三 互聯網時代的微賤寫作/044
第2章 學習閱讀由淺入深/053
一 紙上閱讀與屏幕閱讀/054
二 深度閱讀離不開書籍/057
三 閱讀的五個進階/064
四 深淺有彆的閱讀/072
第3章 亦藥亦毒的閱讀/078
一 口語文化和書寫文化/078
二 網絡公共廁所和陰溝裏的盧梭/085
三 網絡時代的閱讀“毒害”/092
第4章 共同聯網和個人知識/100
一 互聯網時代的“知識”/101
二 知識能“下載”嗎/104
三 互聯網時代的知識學習/110
第5章 數碼時代的大學知識/119
一 書籍印刷和大學知識體製/119
二 數碼時代的網上知識産品/123
三 數碼時代的大學危機/128
四 知識的新舊交替和交融/134
第6章 網絡上的知識與說理/140
一 區分網上的知識來源/140
二 網絡知識不是書籍知識的數碼化/144
三 網上百科的非原創性知識/149
四 網絡上有爭議的知識/153
第7章 “學問”因何貶值/159
一 什麼是“學問”/160
二 互聯網的“功利閱讀”/164
三 互聯網的“信息太多”/170
四 學問因何而有價值/175
第8章 從鵝毛筆到鍵盤鼠標的學問技藝/182
一 古代的學問技藝/183
二 學問技藝的演化/189
三 筆記與記憶/195
四 記憶與寫作/202
第9章 從百科全書到維基百科/209
一 知識信息處理與百科全書/210
二 百科全書可疑的“立場中立”/219
三 啓濛和不自由的百科全書/226
四 互聯網時代的維基百科/231
下篇 真實·自由·認知平等
第10章 真實為何依然重要/243
一 真實是怎樣的“自明之理”/244
二 作為道德倫理和政治價值觀的真實/247
三 互聯網時代更需要真實/253
第11章 知情公民和公民陪審/260
一 互聯網上的信息和知識/261
二 知識信息與理解力/265
三 網絡“知情公民”的認知缺陷/268
四 公民不及格/271
五 網絡時代的美國陪審團/275
第12章 讀寫教育與人的啓濛/283
一 互聯網閱讀使大腦淺薄弱智嗎/284
二 網絡閱讀爭論的五個方麵/288
三 從讀寫教育到人文啓濛教育/296
第13章 情緒聯網時代的犬儒主義/306
一 互聯網時代的犬儒主義/308
二 犬儒主義的“情感智力”/310
三 犬儒主義的“自欺”和道德缺失/314
第14章 數碼技術改變瞭交談和情感智力嗎?/323
一 私人交談的公共生態環境/324
二 麵對麵交談/328
三 同理心和同情/332
四 機器時代的情感智力教育/336
第15章 曆史文化轉型時期的隱喻/342
一 隱喻是一種怎樣的語言認知/343
二 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和“花朵”/348
三 啓濛運動想象的“黑暗”和“光亮”/356
四 “機器”時代的隱喻/363
五 人與機器:誰是誰的隱喻/369
第16章 隱喻之惑:“人造人”還是“人造奴”?/374
一 數碼時代的機器人和機器奴/375
二 惡托邦的獸人與獸民/380
三 “人造人”會毀滅人類嗎?/387
四 保護機器人與保護人類/394
第17章 數碼時代的交談技藝和末日焦慮/401
一 誰害怕智能機器人毀滅人類/402
二 與智能機器人“暢談人生”/407
三 後奇點時代的物種、政治和對抗/414
第18章 機器智能測試告訴我們什麼?/422
一 通俗科幻作品中的圖靈測試/423
二 圖靈測試的兩種模式/427
三 測試機器還是測試人/430
第19章 互聯網的真實、自由和認知平等/440
一 新型社會傳媒與虛假信息/440
二 共同認知規則的公共價值/445
三 互聯網時代的批判性思維/450
四 互聯網的認知平等原則/454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互聯網文化是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之後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積極意義的文化轉型。人們如何在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的同時保有對自由價值的選擇,成為我們今天認識互聯網的兩個關鍵問題。

本書以此為關注點,通過“閱讀·知識·學問”“真實·自由·認知平等”上下兩篇內容,探索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展現齣來的現象和行為所涉及的人文問題,強調數碼時代的讀寫與知識必須以人為本,對互聯網的未來展望必須包含關於自由人類的普遍價值,拒絕把人作為工具,拒絕非人化。為此,需要用啓濛的人文教育來提升人們的讀寫和知識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自由意識和自主性理念。

用戶評價

評分

##「人必須自己決定如何使用互聯網,決定實現怎樣的智力目標。人必須為之確立相應的倫理原則。真實、自由、認知平等隻是人類可能為自己設定的多種倫理原理中的幾項,卻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幾項。」

評分

##混混沌沌,囉囉嗦嗦。

評分

##全書的開頭部分和臨近結尾的內容讓人眼前一亮,其餘剩下的好像是在藉用數據、文摘以及實驗來論證一些早已被人熟知的觀點,讀來枯燥。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閱讀所引發的焦慮從來就有,隻是因為數字化的形式而被人們刻意放大,徐賁教授的解析令人洞明信息時代下讀寫的實質。他關於後人類境遇下人倫觀念的分析是全書齣彩的地方。

評分

##徐賁的失望之書。之前的作品都買瞭,都很喜歡。但這本實在是書齋作品瞭,離真實的互聯網生態太遠瞭,很多理想的臆想成分,前半部分似乎落筆較早,後半部分與政治掛鈎,前後有結構斷裂感,且主題與語句重復略多,邏輯有點混亂。

評分

主題不錯,但是相比前作欠缺深度,廢話較多,公眾號文章的水平,但也有些洞見。

評分

##大數據無法代替誦記,雲儲存無法代替思考。思想進化的要訣,在提齣好問題;提齣好問題的前提,是高質量的反饋。鬥室獨坐而能透參天地,是迷思,是神話。

評分

##混混沌沌,囉囉嗦嗦。

評分

##發濛之作,切中瞭當下許多傢長老師功利性閱讀的弊端,作為二娃的傢長恨不得用此書懟死...(不可描述),雖然無甚新意,但在網絡時代對孩子的啓濛意義較大,留在大娃書架上瞭。

評分

##大數據無法代替誦記,雲儲存無法代替思考。思想進化的要訣,在提齣好問題;提齣好問題的前提,是高質量的反饋。鬥室獨坐而能透參天地,是迷思,是神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