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尔·盖茨挚爱的作家
★ 同名纪录片于英国BBC & 美国PBS双台联播,创收视纪录!在英国,每5人就有1人看过
★ 詹姆斯·伯克拥有当今西方世界最引人入胜的头脑。——《华盛顿邮报》
水车上的一个小小零件,使钟楼奏出复杂的音乐,数百年后,记录音乐的同一套方法记录下了织布机的复杂花纹。而当自动织布机遇见了18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竟碰撞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信息存储系统——今日计算机的雏形。
衣着时尚促动了印刷机的发明;烟囱的发明导致爱请诗广为流传;不起眼的马镫塑造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现代世界里某项影响深远的先进发明,总是能回溯至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詹姆斯·伯克,这位“科学史界的福尔摩斯”,手握放大镜爬梳历史,找到挥舞气压计的物理学家、改进车床的工匠、避难深山的修士,近距离记录他们改变世界的时刻;随后,他又自如地切换至全景镜头,穿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表象,让变革深处的因素——”联结“,浮现出来。
《联结》之前,从未有一部作品像它这样,用跨学科的视角,串联起历史或科学中纷繁的线索,清晰地指出变革的核心。技术革新的浪潮汹涌而至,淘汰感激发的恐惧,让人应接不暇。那么,该用什么来化解焦虑?詹姆斯·伯克为我们开出的良方是:回到历史,寻找联结。
##作者用了绝大部分篇幅,从科技发明的视角出发,编织出了一部人类文明史。看时有种互联网冲浪的感觉,从一个关键词跳到另一个关键词,最后跑到看起来和之前完全不相关的地方。有时你能猜到后面会讲啥,有时则完全猜不到。 作者试图用这种方式,揭去之前看待历史的诸多标签和偏见,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被大量意外和不可预知事件联结成的非线性复杂网络。书中有很多出色的配图,让你一览技术原理或社会风貌,不过有个别印刷错误… 从中还可以看到文化演化(包括科技)之于生物演化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因为后者的“创造”即使再精妙,也只能纵向传播和积累;而前者却可以“跨物种”地横纵向交织传播和累积。 有点遗憾的是,至少我没有感觉到腰封所宣称的“像侦探小说一样迷人”,毕竟作者的“情节设置”蛮平实而波澜不惊的,没多少悬念。
评分##技术塑造当下
评分##詹姆斯伯克1978年的旧书新版,有BBC的实力保障,内容丰富,图片精美。以技术发明为重点介绍人类文明发展史,强调各种偶然性相关元素的共同作用即主题“联结”。
评分##不要用正常固定的模式来看这本的文明进程。它由一个小的线索,或者某一种物质就会跳跃过去,未来,穿梭各种发明,文明,军事,战场。
评分##作者的思维很有趣,他发现的这个世界的发展脉络更有意思,在他笔下,不随意贴标签,所以更能看到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方向,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
评分##一本还不错的博物志书籍。
评分##从科技发展的过去,预想科技发展的未来。科技树其实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是一条隐藏的线,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P.S:《文明》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提高了呢。
评分##詹姆斯伯克1978年的旧书新版,有BBC的实力保障,内容丰富,图片精美。以技术发明为重点介绍人类文明发展史,强调各种偶然性相关元素的共同作用即主题“联结”。
评分##作者的思维很有趣,他发现的这个世界的发展脉络更有意思,在他笔下,不随意贴标签,所以更能看到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方向,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