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7岁前应该培养出来的孩子智商
定价:29.80元
作者:支雅琼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104107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果将人类成年后能够达到的智力水平算作是100分的话,那么从出生到4岁这期间,孩子的智力水平能够发展到50分,而等孩子长到7岁的时候,他的智力水平已经能够达到80分以上,剩下的不到20分,则是在7—18岁这个长长的年龄段中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0—7岁是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色调温馨,插画充满了童趣,仿佛能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嬉戏的场景。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个大大的问号,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7岁前”这个黄金时期到底隐藏着多少关于智商培养的奥秘。作为一名刚开始探索育儿之路的新手妈妈,我常常感到焦虑,担心自己是否能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是否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机会。市面上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但总觉得有些过于理论化,或者内容过于深奥,难以落地。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更贴近家长们实际的需求,用一种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来解读“智商”这个概念,而不是枯燥的学术术语。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发现并激发他们的潜能,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某种“天才”指标。那种迫切想要为孩子找到正确育儿方向的心情,在这本书的包装下似乎得到了一丝慰藉,让我觉得,也许答案并不遥远。
评分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闪光点。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印证了我的想法,并且给了我更深入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与其去刻意“培养”孩子的智商,不如去“呵护”他们的成长,去创造一个让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大胆尝试的环境。书中对于“创造力”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总觉得创造力是艺术家或者发明家才有的特质,但这本书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掘和引导。比如,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积木,让他们自己编故事,或者在绘画时,不拘泥于“像不像”,而是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一个充满爱、尊重和鼓励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土壤。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本“润物细无声”的育儿哲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育儿不再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而是一场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探索之旅。作者在书中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育儿理念拆解成一个个具体而易于理解的章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商”和“逆商”培养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实际上它们对于孩子未来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我一直觉得,孩子情商高、抗挫折能力强,即使智商不是最顶尖,也一定能走得很远。书中提供的那些充满创意的游戏和活动,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比如,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或者在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让我觉得不再手足无措,而是有了清晰的行动指南。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朋友,在我迷茫时给予我力量和方向,让我更有信心去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育儿导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让我能够平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智力发展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智商”的定义,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学术成绩或者逻辑思维,而是将情感智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纳入了考量,这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和多元。我曾经一度陷入了“幼升小”的焦虑,总想着要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他们提前掌握知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7岁前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爱上学习本身,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其中一些关于游戏化学习的建议,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很多日常的亲子互动,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绝佳机会。这种将育儿智慧融入生活点滴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也充满了实践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打破了我之前对“智商”的一些固有认知。我曾经以为智商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研究,让我看到了环境和引导对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作者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积极、可操作的建议,让我能够有信心去引导孩子。例如,书中关于如何鼓励孩子提问的章节,让我意识到我平时可能太过于直接地告诉孩子答案,而忽略了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我开始尝试在回答孩子问题时,多问他们“你觉得呢?”或者“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好不好?”,看到他们脸上那种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培养孩子的智商,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陪”,是用心去陪伴,用爱去引导,用耐心去发现。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父母”变成了一个“有方向的父母”,这种转变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