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1970年12月生,山东荷泽人。现任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海南师大兼职教授,海南大学文艺学专业文艺批评方向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天涯》杂志兼职副主编,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理事,海南省文联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青年诗人协会副主席。
##新左派苦口婆心,用了很多右右们声称唔识的语言,就是为了卑微地阐释一下重返80年代、缝合断裂的可能。话术都差不多,意思也都是那样,就是求求你们重新翻看一下新时期的文学史吧,不是欢迎纯文学的出场,顺便考古一下纯文学的概念,呼吁大家把已经无能回应现实的文学举起来。罗岗写五四启蒙与救亡那篇很不错,说实话让我重新认识了李泽厚。以后有空还是要重读一下李泽厚的。本来李泽厚的启蒙救亡说也有充分的展开阐释的空间,来回应特别被梅梅讨厌的启蒙和全世界等级秩序的问题。谁承想就遇到了后来的事呢。。。
评分##新左派苦口婆心,用了很多右右们声称唔识的语言,就是为了卑微地阐释一下重返80年代、缝合断裂的可能。话术都差不多,意思也都是那样,就是求求你们重新翻看一下新时期的文学史吧,不是欢迎纯文学的出场,顺便考古一下纯文学的概念,呼吁大家把已经无能回应现实的文学举起来。罗岗写五四启蒙与救亡那篇很不错,说实话让我重新认识了李泽厚。以后有空还是要重读一下李泽厚的。本来李泽厚的启蒙救亡说也有充分的展开阐释的空间,来回应特别被梅梅讨厌的启蒙和全世界等级秩序的问题。谁承想就遇到了后来的事呢。。。
评分##立足于80年代文学作为文学史研究的选本。个别文本简直没法看,离文学远到他妈都不认识。
评分##新启蒙在80年代几乎成为一种“常识”,它衍生出了非人/人、政治与文学、非文学/纯文学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并且将后者建立为唯一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跳出新启蒙再看新启蒙,这些观念不仅没有办法截然分割,就连新启蒙本身都是改革开放这一政治叙事的局部,否则它无法成立。新启蒙压抑主张的那些因素,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文学的小家子气。
评分##本书前半部分是概论,后半部分是作家作品论。前半部分说是研究八十年代,其实所选文章都是从周边进攻的。没有正儿八经来探讨八十年代文学演绎过程的文章,最好的也就是触及了概念的流产。后半部分的作品论在这样的映衬下就显得更加散兵游勇了。文章单篇拿出来都还不错,但是这个“编著”却没有“编”好。但如果不像我一样写毕业论文作参考的话,写关于八十年代文学的一般文章倒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文集。
评分##立足于80年代文学作为文学史研究的选本。个别文本简直没法看,离文学远到他妈都不认识。
评分##文章都很有代表性,很多篇目之前都已经读过了。上辑偏文化和思想多一些,就我个人而言,比下辑更有意思。简言之,就是为了挑战和解构80年代形成的文学和审美霸权(亦可称之为“新启蒙主义”意识形态)。但感觉这本不如“延安文艺”和“50-70年代”这两本好,这不是刘复生老师文章的编选问题,而是研究对象价值高下的问题。
评分##立足于80年代文学作为文学史研究的选本。个别文本简直没法看,离文学远到他妈都不认识。
评分##基本上是对80年代文学的重新历史化,也体现了试图将“八十年代”置于更大的整体性历史语境中予以把握的努力。如何在政治经济学与文本的双重层面及其的互动之中,更加细致地梳理和把握这一时期蕴含的丰富辩证关系?应当持续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