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执着地关怀现实政治,写下了大量抨击时弊的优秀篇章,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如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形成了宏博精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树立了忧国忧民的百世楷模,为中国的诗歌艺术建立了沉雄博大的最高典范。
本书从历代诗论评价杜诗艺术的重点问题和争议焦点出发,论述了杜甫“诗史”的叙述艺术,“诗圣”的艺术形象,五古、七古、歌行、五律、五排及五绝、七绝等各体诗歌的艺术成就,并阐发了杜诗艺术在荟萃前人基础上的多种创新变化的原理,以及杜甫对诗歌体式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辨体研究,尤其是对杜诗七古歌行、七律、五律风格特点的阐发,非常精彩。对风格源头的上溯和与盛唐诗风的对照颇见功力。吹毛求疵地说,杜诗向下对宋诗的影响在书中呼之欲出,却完全放过未予讨论,略遗憾。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清晰流畅,干货满满。
评分##杜甫是「尽得古人之体势」,葛老师对杜甫的体式研究也「集大成」,是在充分考查先秦以来各体诗歌表现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范式曾直接启发我写出硕论。写诗不像冻冰块,形状大小各随模子;选择某种体式,也就选择了某种情感结构、表达方式,杜甫显然深明谙此道。
评分##粗略读了一遍,考完研再细读
评分##每次读完葛晓音先生的书/论文都很振奋,且能真切感受到我们这个学科存在的合理性。
评分##杜甫是「尽得古人之体势」,葛老师对杜甫的体式研究也「集大成」,是在充分考查先秦以来各体诗歌表现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范式曾直接启发我写出硕论。写诗不像冻冰块,形状大小各随模子;选择某种体式,也就选择了某种情感结构、表达方式,杜甫显然深明谙此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