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定价:49.00元
作者:欧阳祯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3002452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钩沉致远,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温故知新,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政治哲学的理想等六个方面来讨论在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先秦儒家建中立极、品物流形的政治理想。笔底波澜,云蒸霞蔚。
目录
章 先秦儒家的宗教性
一、郭店儒简的宗教思想论析
二、从《鲁邦大旱》看孔子的宗教思想
第二章 诚信社会何以建立
一、《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合论
二、论《民之父母》的政治哲学内涵
第三章 简帛文献中的性情思想
一、《性自命出》的性情思想研究
二、帛书《要》篇的人学思想研究
第四章 简帛文献中的伦理思想
一、《六德》与儒家的伦理智慧
二、从《周易》的角度看《保训》《中庸》的“中”
第五章 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
一、论子张氏之儒与孔子的思想差异
二、郭店简《缁衣》与《礼记缁衣》的思想异同
三、《容成氏》的思想倾向简析
第六 章政治哲学的理想
一、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禅让制的诉求
二、《三德》中的儒家思想初探
三、上博简《仲弓》的思想史意义
作者介绍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出版论著16 部,发表学术论文160 多篇。2005-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店简与上博简中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2012-2017 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简帛文明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子课题“政治哲学”负责人。
文摘
序言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本书,乍一看书名就透着一股子深沉和学术范儿,感觉不是那种轻松读物。我原本对“出土简帛”这个概念就挺感兴趣的,总觉得这些古老的文字承载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历史信息,而将其与“政治哲学”联系起来,更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设想,作者一定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着极其深入的研究,并且能够从这些出土的文献中,梳理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家治理、权力运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思考。想想看,在没有纸张的年代,人们用竹简和帛书来记录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仪式感和智慧的事情。我特别期待能够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埋藏了千年的智慧是如何被重新挖掘和解读的。比如,书中会不会提到《春秋》、《左传》之外,那些更罕见的简帛文献中关于“德治”、“法治”、“君权”、“民意”的讨论?它们又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政治哲学有哪些异同?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出发,将这些零散的、甚至有些破碎的文献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幅关于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完整图景。而且,“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这个副标题,更暗示了这是一系列有深度的研究,能够带来全新的认知。我非常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扇新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为今用”的真正含义。
评分说实话,拿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并不是它有多么“新知”,而是它到底有没有“干货”。毕竟,市面上打着“出土文献”旗号的书不少,但真正能够做到学术严谨、内容扎实的却不多。我个人对这种偏向“实证”的研究方式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最微小的细节里。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很可能就是那种埋头苦干,不炒作概念的学术著作。我特别好奇,作者在考证这些简帛文献的时候,是如何克服年代久远、文字模糊、甚至残缺不全的困难的?会不会涉及到大量的文字学、版本学、考古学方面的知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几段简文,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这些简文的背景、出处,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如果书中提到了某个诸侯国在某个时期颁布的简册,我希望作者能够进一步阐述这个简册的政治意图,以及它对该国政治生态的影响。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出一些我们过去从未关注到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早期政治思想。那种颠覆我们既有认知的“新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希望它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解剖早期中国的政治肌体,让我们看到它最真实、最原始的面貌。
评分《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挑战性和探索性。我一直觉得,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解,很多时候是被后世的思想体系所固化了的,而“出土文献”的出现,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破这种固化、重塑认知的契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早期中国思想”的视野,让我看到那些可能与我们传统认知不尽相同的政治哲学理念。我特别好奇,在那些出土的简帛中,是否能够找到关于“民本思想”的更早期的萌芽,或者关于“地方自治”的独特实践?又或者,是否存在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们可能比我们熟知的儒家、法家思想更加奇特和深刻。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献的细致解读,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立体、更加充满未知数的早期中国政治思想图谱。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献梳理和理论介绍,而是能够引发我们对于这些古代政治哲学思想的深刻反思,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或者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全新的启示。
评分读《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我首先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早期那些我们熟知的概念,比如“仁政”、“礼乐制度”等等。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后世的解读和儒家经典的阐释,但这些出土简帛,仿佛是直接从历史的现场发出的声音,它们可能会揭示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更原始、更鲜活的思想图景。我特别想知道,在诸子争鸣的时代,那些非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是如何体现在这些简帛文献中的?比如,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他们对于国家治理、权力分配、社会伦理,究竟有哪些独特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是否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政治思想有所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角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甚至是被遗忘的政治智慧。当然,我也担心,如果书中过于侧重学术考证,而忽略了思想本身的解读,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枯燥。所以,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作者既有严谨的学术功底,又具备深厚的思想洞察力,能够将出土文献的价值,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思想解读,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评分拿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重量感”。不仅仅是书本身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那个历史时期的“重量”。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关于“原汁原味”的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宝典。我对于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竹简和帛书,总是怀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总觉得它们是那个遥远时代最直接的信使。这本书的书名,明确指出了它关注的重点是“政治哲学”,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秦汉之前的那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权力”的本质?“统治”的合法性来自哪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又是什么?而这些思考,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从简帛的字里行间,挖掘出那些关于“君臣关系”、“官僚制度”、“法律条文”等方面的最原始的论述,并且将其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政治理论进行对比和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摆脱一些后世的“滤镜”,直接去触摸那个时代的思想脉搏,去感受那些先贤们在面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时,所经历的挣扎与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