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方正 | 作者 | 方正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9488776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方正》甄选了在当代工笔画创作领域和艺术品市场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的当代青年艺术家,在多年传统工笔创作的基础上行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创新,在创作上在业内达到了较高水准。通过工笔作品的创作实例进行步骤剖析,用心设计,精心印制,高清放大,分创作步骤图文解说,既严谨又灵活,不仅具有学术性,还对艺术高校学生及艺术创作者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方正,1973年生于湖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画人物方向)。1998-2010年9月任教于武汉大学,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视觉基础课部。 1998年,作品《我们》获“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展”铜奖(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4年,作品《言语的寓言》获“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入选“第十届中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浙江-浙江美术馆)。 2005年,作品《猫·女》入选“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一现代美术馆)。 2007年,作品《欲望蕾丝》《女孩肖像》入选“欲望水墨”邀请展(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作品 空房子》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方正,1973年生于湖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画人物方向)。1998-2010年9月任教于武汉大学,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视觉基础课部。 1998年,作品《我们》获“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展”铜奖(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4年,作品《言语的寓言》获“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入选“第十届中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浙江-浙江美术馆)。 2005年,作品《猫·女》入选“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一现代美术馆)。 2007年,作品《欲望蕾丝》《女孩肖像》入选“欲望水墨”邀请展(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作品<空房子》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作品《收获》获“第三届青年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奖、“第十一届湖北省美展”(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提名奖。 2009年,作品《触电小子》《血雨》入选“德中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武汉-武汉美术馆)。 2009年,举办“——方正作品展”(武汉·美莲社艺术空间)。 2009年,参加“水墨新方阵作品展”(烟台-宇辰美术馆)。 2010年,作品《收获》特邀参加“生存和谐美好——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上海·上海展览中心)。 2010年,参加“水墨新方阵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1年,参加“水墨新方阵作品展”(上海·上海美术馆)。 2011年,作品《收获之二》获“第四届青年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奖。 2012年,作品《着盛装的蒙古族女孩》入选“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4年,作品《归来》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一天津美术馆)。等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新工笔,在当代画坛中,不管是从画种、艺术家还是图书很受追捧,从而出现新工笔热。 《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是针对当代新工笔热而出的一套非常有品质同时又很实用的一套工笔技法丛书。 编辑《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丛书,主要有两大核心:*,丛书中所选画家是当今学院派*实力,*受市场追捧,风格成熟,而且屡次在国家大展中获得大奖的艺术家。 丛书中对艺术家技法有非常详细的解析。从工笔的选材,创作想法,创作构图,勾线,设色,及设色的特殊技法等,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非常详细的技法讲解。特别是新工笔创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技法,每位艺术家都有独门绝技,在书中都有一一详解。 丛书为八开本,有利于读者临摹、研究、学习。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的到来,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接触到真正优秀的范本,并理解其背后的创作逻辑。《新视界》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选取的作品,不仅在技术层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蕴含着艺术家独特的思考和情感。我被书中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折服,每一处细小的描绘,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最终成就了画面的整体震撼力。书中对不同媒材的运用也有深入的探讨,例如颜料的选择、纸张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物象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它让我明白,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材料、对情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技法与艺术家的心路历程相结合,引领我更深层次地走进工笔画的魅力之中。
评分《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这本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封面设计大气而不失雅致,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好,印刷色彩饱满,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作的风貌。翻阅过程中,我被书中作品的精美程度深深震撼。尤其是其中描绘动物的部分,每一根毛发、每一片鳞甲都处理得细致入微,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生命的气息。书中对于不同题材的技法都有详尽的阐述,从构图的考量,到物象的取舍,再到细节的处理,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思路。我个人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留白”的运用,名家们是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让画面产生呼吸感,营造出意境深远的氛围,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法罗列,更是将技法融入到创作理念之中,让我明白了“如何画”和“为何画”的联系。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工笔画水平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终于到手了,迫不及待地翻开,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通往色彩斑斓、细腻入微的艺术殿堂的大门。封面上的“新视界”三个字,果然名副其实,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法的传递,更是观赏和创作的全新视角。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堪称精品,光影的处理、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人物描绘的部分,人物的眼神、肌肤的质感,甚至是衣物的褶皱,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书中对笔墨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从基础的勾线、渲染,到更深层次的晕染、提亮,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配合着名家的示范,让人茅塞顿开。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画册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启蒙书,它让我看到了工笔画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了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艺术的真谛,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
评分读完《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之前对工笔画“死板”、“程式化”的刻板印象。书中收录的这些当代名家作品,笔触生动,情感充沛,无论是描绘花鸟的细腻,还是山水的壮阔,亦或是人物的传神,都展现了工笔画在当代焕发的全新生命力。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神韵”的探讨所吸引,名家们是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巧妙结合,将物象的内在精神捕捉并呈现在纸上的?这一点书中给出了非常具象化的解读,比如在描绘一朵花时,不仅仅是形似,更要抓住它盛放时的那种娇媚,或是枯萎时的那种淡然,这种对“神”的把握,才是真正的艺术所在。书中的技法解析部分,更是干货满满,让我明白了许多之前困惑不解的难点,比如如何在渲染时达到层次分明又不失通透感,如何在设色时既保留传统又融入现代的审美趣味。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工笔画的精妙世界,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我一直对工笔画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出当代艺术家创新精神的作品。《新视界·当代工笔名家技法解析》这本书,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对工笔画的期待。它不像一些传统的技法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以当代名家的视角,展现了工笔画在现代语境下的多元可能性。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色彩运用的大胆创新,一些色彩的搭配组合,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但却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同时,书中对于线条的运用也做了深入的剖析,名家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粗细、曲直的线条,来塑造物体的形态和质感,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感”的营造,如何在平面化的纸张上表现出立体感和光源的方向,这一点对于提升画面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笔画不再是陈旧的技法,而是可以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现代艺术形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