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喜妈教你坐月子 |
| 作者 | 贺军成,刘伟玲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53734828 |
| 出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24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喜妈教你坐月子》是一本有关坐月子常识的书籍。书中的内容真实详尽,以新妈妈月子期间大家关注的问题为主题,对新妈妈月子期间如何做到科学地进行营养补充、合理地安排产后运动和如何让身体尽快恢复等内容给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图文并茂,推荐的方法科学实用,简单易学,是准妈妈分娩坐月子之手册。 |
| 作者简介 | |
| 刘伟玲:17年专业从事婴儿营养工作、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高级营养师、母婴健康栏目《喜宝和喜妈》创办人,立志为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0—6岁婴幼儿的家长朋友们带来全方位的育儿保健知识。 贺军成:营养、健康、心理、母婴专栏科普作家,现为《妈妈宝宝》《孕味》《为了孩子》《孩子》等数百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其撰写的科普类文章因其通俗、生动、灵活、实用、高端、等特点,长期以来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香港)、大公网(香港)等海内外主流媒体广泛转载。 |
| 目录 | |
| 月子初期 分娩日:我的宝宝降生了 做个坚强的顺产妈妈 顺产分娩方式还有哪些 可以提高顺产概率的几个建议 痛并快乐着的剖宫产妈妈 新生宝宝在产房的护理 每日速查表 月子天:不用手忙脚乱地度过 为宝宝的天做好几件事 新妈妈天必须做好几件事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天:制定妈妈周的餐单 给宝宝准备好衣服和“食物” 身体产后的变化,妈妈注意到了吗? 产后周的饮食之道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3天:今天新妈妈要学习喂奶 每天睡20个小时的宝宝 新妈妈要开始学会喂奶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4天:我和宝宝出院啦! 出院之前“充充电” 了解一下出院流程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5天:学会跟着宝宝的节奏 宝宝睡了,我也休息!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6天:学习一下基本的护理知识 学会给宝宝洗澡和清洁五官 学会护理宝宝肚脐和抱宝宝的正确方法 妈妈别忘了护理自己 每日速查表 小月子 月子第7天:制定妈妈第2周的餐单 坐月子食物“红黑榜” 产后第2周的饮食之道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8天:逐渐适应有宝宝的生活 科学制定月子里的作息时间 谁是伺候月子的好人选? 与月嫂沟通要有技巧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9天:这些护理宝宝的误区你有吗? 新生宝宝护理的几大常见误区 这些事不宜给新生宝宝做 宝宝护理须当心几大雷区 每日速查表 月子0天:宝宝的心理护理也要重视 宝宝心理呵护的锦囊妙计 每日速查表 月子1天:宝宝的“语言”,你懂吗? 宝宝常见的体态“语言” 每日速查表 月子2天:整理一些实用的用品 宝宝实用用品大点评 每日速查表 月子3天:一些生活细节要注意 这些生活细节坐月子不可忽视 宝宝的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每日速查表 月子中期 月子4天:制定妈妈第3周的餐单 月子里,根据体质来喝水 产后第3周的饮食之道 教你做开奶美味菜 每日速查表 月子5天:今天来整理宝宝的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给宝宝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给宝宝上户口 给宝宝办理独生子女证 给宝宝办理预防接种证 给宝宝办理医疗保险 每日速查表 月子6天:学学解决涨奶的小妙招 涨奶原因分析 预防涨奶好方法 几个妙招远离涨奶烦恼 每日速查表 月子7天:掌握一些让奶水更多的方法 奶水不足的5个假象 招赶走“没奶”烦恼 教你做开奶美味菜 每日速查表 月子8天:让妈爱在奶嘴上延续 母乳喂养常见的几大困惑 科学冲调奶粉步骤分解 每日速查表 月子9天:一些新生宝宝的常见疾病 宝宝快要生病有哪些表现? 新生宝宝的常见病有哪些?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0天:整理宝宝的常用药箱 新生宝宝常用药物大盘点 给宝宝喂药的常见误区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1天:制定妈妈第4周的餐单 月子里,根据体质来饮食 产后第4周的饮食之道 月子妈妈走出几大饮食误区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2天:避免一些月子护理误区 月子妈妈护理须避免几大误区 爸爸看你的!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3天:学学如何给宝宝进行抚触 给宝宝进行抚触步骤详解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4天:与宝宝互动是高兴的事 分享月子里的互动游戏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5天:你有记录宝宝成长的习惯吗? 月子里的宝宝大事记 月子里的“流水账”记录也很重要 宝宝能力发育指标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6天:了解一些产后“月子病” 坐月子谨防几大“月子病” 产后几种疼痛的应对方略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7天:今天来学做产后瑜伽 月子妈瑜伽时间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8天:学会克服产后抑郁 认识产后抑郁症 有无产后抑郁症,一测便知 多管齐下赶走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中医药膳方 给爸爸们的建议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29天:妈妈要时刻照顾好自己 月子里的几件美丽大事 身体按摩助产后恢复 这些美容“良方”不容忽视 每日速查表 月子第30天:妈妈宝宝出门注意事项 带宝宝出门的几个原则 带宝宝出门物品大搜罗 带宝宝出门衣着大检阅 出门喂奶免尴尬的几个方案 去公共场所的几个注意事项 手推车选购的几个要点 每日速查表 大月子 月子第31~42天:后的冲刺 1月零1周的“育儿经” 1月零1周的妈妈该知道的 1月零2周的“育儿经” 1月零2周的妈妈该知道的 特别关注:产后第42天的检查 |
| 编辑推荐 | |
| 1、母婴健康栏目《喜宝和喜妈》创办人刘伟玲倾力打造 大型社会公益婴幼儿专家访谈栏目《喜宝和喜妈》创办人刘伟玲,结合17年婴儿营养工作经验打造本书,立志为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带来全方位的育儿保健知识。 2、科学、严谨、全面的产后调理百科全书 走出传统月子误区,区别同类书30天小月子的说法,本书科学解答42天月子全程问题,对新妈妈月子期间如何做到科学地进行营养补充、合理地安排产后运动和如何让身体尽快恢复等内容给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产后心理调适的册子,坦白说,大部分同类书籍都把重点放在身体恢复上,对“妈妈的自我”的关注度明显不足。但这一本却给了我很大的慰藉。它没有回避产后抑郁、焦虑这些沉重的话题,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不带指责的语气去探讨。作者似乎深谙我们这些妈妈在“完美育儿”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的自我怀疑。书里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和伴侣有效沟通产后的情绪变化,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对话模板,避免了争吵升级。更让我感动的是,它鼓励我们“允许自己不完美”,提醒我们照顾好自己才是能更好地照顾宝宝的前提。这种将妈妈的情感需求放在重要位置的写作态度,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生育机器,而是一个需要被关怀和理解的个体,极大地缓解了我心头的重担。
评分说实话,很多育儿书籍都过于理想化了,把育儿描绘得太田园牧歌。我最近看到一本侧重于如何建立家庭育儿分工和边界感的书,特别现实,特别受用。它讨论的不是“爱不爱宝宝”这种虚无缥缈的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谁来做家务”、“谁来处理夜奶”、“如何应对来自老人的育儿分歧”这些日常冲突。书里提出了很多关于“合作育儿”的具体模型,比如“责任轮换制”和“专业分工制”,让我们夫妻俩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来分配任务,而不是让其中一方承担所有压力。它强调用协商代替指责,用清晰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来减少沟通内耗。读完之后,我感觉我们家内部的“战争”明显减少了,夫妻关系也因此缓和了许多,毕竟,养育孩子是一场马拉松,后勤保障和心理建设一样重要。
评分另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本关于新生儿护理的指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它没有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而是教会父母如何去解读宝宝发出的每一个信号。比如,讲到宝宝哭闹时,它会列出十几种可能的原因,并配上详细的场景描述和对应的安抚技巧,而不是简单地说“宝宝饿了就喂奶”。我记得书中关于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穿得合适,那一段描述得尤其生动,它建议我们摸摸宝宝后颈的皮肤,而不是手脚,这个细节我以前完全没注意到。这种引导式教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指令,而是在学习成为一个更敏锐、更有耐心的观察者。书里还穿插了很多真实案例,有成功安抚的瞬间,也有新手父母手足无措的窘境,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代入感,感觉作者非常理解我们初为人母的那些手忙脚乱和不知所措。
评分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几本育儿方面的书,其中有一本讲产后恢复的,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谈理论的书,而是特别接地气,像邻家经验丰富的大姐在跟你拉家常,一步步教你如何度过产后最关键的那段时期。我尤其欣赏它在饮食调理上的细致入微。比如,对于不同体质的妈妈,推荐的食谱都有细微的调整,不是一刀切的“多喝汤水”就完事了。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侧重补气,什么时候该注意祛湿,甚至连什么时候适合吃点清淡的,什么时候可以稍微进补,都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节点和食材搭配建议。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很多关键信息都用图表或者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适合像我这种坐月子期间精力有限,只能快速浏览重点的新手妈妈。读完之后,我对自己的身体恢复有了非常明确的预期和可执行的计划,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产后护理一头雾水,充满了焦虑。
评分最近收藏了一本关于宝宝辅食添加的工具书,简直是厨房里的“作战地图”。市面上很多辅食书要么内容太少,要么操作步骤过于复杂,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结构设计极其清晰。它不是按月份简单堆砌食谱,而是根据宝宝的月龄发展阶段,将“食物泥”、“碎末”、“颗粒”这几个阶段的过渡点划分得非常明确。它甚至细致到了不同食材的营养成分对比,比如同样是深绿色蔬菜,菠菜和西兰花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如何搭配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铁质等等。我最喜欢它的“食材过敏反应观察记录表”,非常专业地指导我们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入新的食材,而不是盲目跟风。现在,做辅食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有计划的科学实验,而不是每天的煎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