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拳——运动健身丛书
定价:19.80元
作者:孙永武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335434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极拳是一种比较柔和缓慢、重意轻力、练内的拳术,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功效,练习者众多。孙永武编著的《太极拳》针对初学者,以图解的方式教授太极拳基本功、基本技法,以及初级套路、中级套路的习练,在每一动作介绍中特别强调易犯错误及技术规范。
目录
一、太极拳概述
(一)太极拳基础知识
(二)太极拳入门的基本要求
1.学习太极拳的总体要求
2.太极拳套路练习的基本要求
二、太极拳基本技法
(一)身体姿势的基本要求
1.头、颈
2.胸、背
3.腰
4.脊
5.臀
6.上肢
7.下肢
(二)基本动作
1.手型
2.手法
3.步型
4.步法
5.腿法
6.身法
7.眼法
三、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一)桩功练习
1.身型桩
2.步型桩
3.升降桩
4.平动桩
(二)手法基本功练习
1.拥按练习
2.搂推练习
3.架推练习
(三)步法基本功练习
1.前进步练习
2.退步练习
3.侧行步(横步)练习
(四)腿法基本功练习
(五)太极拳单式基本功练习
1.揽雀尾
2.野马分鬃
3.搂膝拗步
4.左右穿梭
5.云手
四、八式太极拳套路图解
1.卷肱势
2.搂膝拗步
3.野马分鬃
4.云手
5.金鸡独立
6.左右蹬脚
7.揽雀尾
8.十字手
五、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图解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附录
1.王宗岳太极拳论
2.打手歌
3.十三势行功歌
4.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
5.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太极拳作为国粹,其传承和发展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我非常关注作者是如何在保持太极拳核心精髓——“松、沉、圆活”的基础上,去适应当代健身潮流的。比如,书中是否探讨了太极拳与普拉提、瑜伽等其他流行健身方式的异同?如果能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太极拳在提升关节活动度和核心稳定性方面的独特优势,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都会大大提升。我特别希望看到,作者有没有尝试将某些传统口诀用现代生理学术语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这能帮助我们这一代人,在理解这些古老智慧的同时,建立起基于科学的信心。如果这本书能成为一座连接传统武学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的桥梁,那么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本拳谱,而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健康的哲学指南。
评分这本关于运动健身的丛书,我最近在书店偶然翻阅,立刻被它那份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虽然我对太极拳本身接触不多,但书名“运动健身”的定位,让我对它能如何系统地指导日常锻炼充满了好奇。我更倾向于那种图文并茂,讲解清晰的入门书籍,毕竟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内在的韵律比单纯的理论堆砌要重要得多。我希望作者能用最直白的语言,将太极拳那看似玄奥的哲学融入到实操层面,而不是让人感觉像在研读一本古代典籍。尤其是对于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这是衡量一套拳法是否入门的关键,如果能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详尽的分解步骤,那就太棒了。我特别关注那些针对现代人常见问题的训练方案,比如久坐带来的腰椎和颈椎不适,太极拳的柔和运动是否真能起到缓解甚至改善的作用。一个好的健身书籍,不光要教你“怎么做”,更要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那种对身体力学的深度剖析,才是区分优秀与平庸的关键所在,期待它能在这方面给我带来惊喜。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设计角度来看,我总觉得很多运动健身书籍在实用性上做得不够到位。比如,打开书本后,如果需要双手按着才能看清内容,或者插图太小、角度单一,练习时就会非常不方便。我希望这本丛书在视觉呈现上能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例如,如果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动作,最好能提供侧面、正面、俯视等多角度的分解图,甚至可以考虑加入二维码链接到配套的视频示范,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此外,关于“循序渐进”的设计,我觉得非常关键。比如,一套拳法,如果能在书中被清晰地划分为“基础入门篇(10分钟)”、“中级掌握篇(20分钟)”和“完整练习篇(40分钟)”,让我可以根据每天的时间安排灵活选择,那无疑会大大增加我的练习频率。如果它只是一味地展示套路,而缺乏时间维度上的细分指导,那么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很可能变成一本“看而不练”的装饰品。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的武术爱好者,对国内各大流派的拳法都有所涉猎,但这本丛书的出现,让我对“运动健身”这个切入点感到一丝新鲜。通常市面上的太极拳书籍,要么过于侧重传统套路和历史渊源,要么就是简单粗暴地罗列招式名称,很少有能真正结合现代运动科学来分析太极拳的内在机制。我尤其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处理“桩功”和“发劲”这两个核心环节的。桩功的持续力和稳定性,是内家拳的基石,如果能结合心率监测或者肌肉激活的现代概念来阐释,想必会更具说服力。此外,发劲,那种瞬间爆发却又浑然一体的内在力量,如果能通过图示或更精密的动作轨迹分析来呈现,对我们这些追求技进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更期待看到作者在不同身体素质人群中如何调整训练强度和节奏的建议,毕竟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恢复能力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训练法往往效果平平。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对提升睡眠质量和减轻日常焦虑的渴望。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神上的疲惫感远超体力上的劳累。我听说太极拳的“静功”和“意守”对调节神经系统非常有益。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非常清晰的、可以在家中随时进行的“放松导引”练习,而不是要求我必须完整地学习一套复杂长拳。理想中的评价标准是:我能否仅凭书上的文字和插图,就能准确地找到身体的放松点,并进入一种近似冥想的状态。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气感”的描述和自我感知的方法,那就更好了,即便是科学解释下的气感,也能帮助我更好地去感受身体内部的流动。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都市白领来说,操作性比理论深度重要一百倍,如果它能成为我“精神按摩师”,那它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