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art 1 备孕知识
孕前应该做的检查
营养准备
生活与工作调整
优生遗传常识
Part 2 孕早期:激动又忐忑
1~2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准妈妈
3~4周:小种子在子宫内“安家”了
5周:小人儿有苹果籽大小了
6周:早孕反应马上要开始了
7周:又饿又恶心的感觉有点不好受
8周:小人儿相当于一颗葡萄的大小
9周:尿频可能开始“骚扰”你
10周:听,小心脏在跳动
11周:可能触摸到子宫的存在了
12周:妊娠斑来报道
专题:孕早期的不适与疾病防护
Part3 孕中期:体味“大肚子”的美好
13周:早孕反应消失,心情愉快
14周:乳房增大并向两侧扩张
15周:胎宝宝能够感觉外部光线强弱了
16周:惊喜!胎动出现了
17周:韧带变化可能让腹部有轻微触痛
18周:要注意补钙
19周:不要太刺激乳房,以免引起宫缩
20周:小人儿的性别特征明显了
21周:子宫逐渐压迫到肺部
22周:你的体重开始迅速增长
23周:子宫不断增大带来诸多不适
24周:胎宝宝的大脑有意识了
25周:换一种心态来面对孕期不适
26周:“带球”行动,更要小心
27周:警惕你的血糖值
28周:隔着肚皮能摸到小脚丫
专题:孕中期的不适与疾病防护
Part4 孕晚期:分娩
29周:假性宫缩变频繁了
30周:美妙的肚皮“舞蹈”
31周:子宫升高让你有点喘不上气
32周:胎宝宝继续发育,宫内空间减小
33周:胎头下降引起多种不适
34周:肌肉、韧带变松弛,为分娩作准备
35~36周:放松心情,减少产前焦虑
37~38周:你需要包吃适当活动和充分休息
39~40周:小生命随时都会诞生
专题:孕晚期的不适与疾病防护
Part5 生孩子、坐月子,从此人生大不同
分娩常识
自然分娩——从临产到分娩
剖宫产——术前术后特别照顾
月子里的营养与饮食
月子里的起居注意
产后的身体恢复计划
新妈妈的哺乳必修课
小夫妻的育儿新生活
Part6 新生儿养育
第1周的新生儿
第2周的新生儿
第3周的新生儿
第4周的新生儿
专题:新生儿常见病
附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备孕、怀孕、生产、坐月子、新生儿喂养与护理的关键点,涉及营养、胎教、运动、心理调适、家人配合、日常护理等优生优育的方方面面,图文对照,帮你消除孕产期焦虑,更安心怀胎养胎。同时环保纸、环保油墨印刷,安全,一书在手,好“孕”无忧。
作者简介
翟桂荣,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产科医教研工作。在“好大夫在线”等网站有很高的评价。深受孕产妇爱戴,口碑很高。因“成功接生沧州五胞胎”而受到媒体关注。
这本书在处理“产后恢复与坐月子”这一块,展现了极高的现代性和包容性,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月子中心”那种森严规矩的刻板印象。我原本担心,买了孕期书,产后内容会不会就是老一套的“不洗头、不碰冷水、多喝米汤”。但这本书的内容更新颖、更人性化。它非常尊重个体差异,明确指出“坐月子”的核心目标是身体的恢复和情感的稳定,而不是盲目服从某些流传已久却未必科学的禁忌。比如,对于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应对,它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自测清单和求助渠道,态度是积极面对,而不是讳莫如深。在饮食方面,它提供了不同体质的产后恢复食谱,并且巧妙地将“传统滋补”与“现代营养学”结合起来,比如在强调喝汤补水的同时,也提醒要注意盐分的摄入。这种尊重现代生活方式,同时又不完全抛弃传统智慧的做法,让我觉得非常舒服。这本书让我明白,坐月子可以是自我关怀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受限的刑期。
评分我必须要郑重推荐一下这本书里关于分娩准备的那一章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干货!我之前看的一些孕期指南,对分娩过程的描述总是带着一种戏剧化的恐惧感,搞得我每次一想到“见红”就心惊胆战。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科学、冷静,却又不失温度。它详细拆解了从初次宫缩到宝宝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仅解释了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生理变化,还贴心地提供了应对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比如呼吸法的具体练习步骤,以及如何与助产士或医生有效沟通你的需求。我尤其喜欢它里面提到的一段话:“分娩是身体的本能,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一万倍。”这句话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还专门辟了一块内容讲“家属支持系统”的重要性,详细指导了准爸爸在产程中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孕妇的紧张感,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让整个家庭都能参与进来。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把“未知”变成了“已知”,而当恐惧来源于未知时,知识就是最好的解药。我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被动地等待生产,而是主动地准备迎接一位新生命的到访。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妈妈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怀孕后,周围亲戚朋友推荐的书籍堆成了小山,但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各种“锦鲤附体”式的玄学建议,看得我云里雾里,焦虑感倍增。直到我翻开这本,立刻感受到一股清流。它的叙事方式非常贴近生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说话幽默的邻家长辈在跟你拉家常。比如,关于孕早期反应,它没有用那些拗口的医学名词,而是细致描述了“起床像打仗”、“闻到油烟味想原地爆炸”的真实感受,并给出了超实用的应对小妙招,比如“把姜片含在嘴里过马路”、“用小风扇对着自己吹,营造‘冰箱’的错觉”。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孕期情绪管理的探讨。作者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准妈妈那种忽而狂喜、忽而抑郁的复杂心境,并用一种非常理解和包容的口吻来引导我们接纳这些情绪,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保持开心”。阅读体验极佳,每读完一章,都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下一半。那些关于孕期体重控制的建议,也摆脱了“少吃就是美德”的刻板印象,而是强调营养均衡和运动的结合,让我既能安心享受孕期的美食,又不会因为体重增加而过于恐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放松地、有尊严地度过这特殊的九个月。
评分从排版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这点常常被忽略,但对我这样一个容易分心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不会出现前言和后记的内容在中间突然跳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大量醒目的“小贴士”、“重点提醒”和“准爸爸参与区”的模块化设计。在那些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关键时刻,比如“宝宝哭闹不止怎么办?”或者“何时需要立即就医的红色警报信号”,信息能被迅速定位,而不是埋藏在一大段文字描述里。我经常在夜里被突如其来的小状况惊醒,这本书的小卡片式设计就帮了大忙,一眼就能抓住重点。而且,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印刷清晰,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容易损坏。对我来说,一本实用的育儿书籍,必须耐得住高频次的查阅,这本书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床头边一个随时待命的、知识丰富的“副驾驶”,让人倍感安心踏实。
评分从一个极度注重科学育儿和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也绝对是顶尖的。它并非单纯的经验分享集锦,而是建立在大量可靠的孕产研究基础上的实用指南。比如,在讨论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的部分,它没有盲目地推崇某一种“网红”产品,而是清晰地列出了在不同孕期,哪些微量元素是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获取的,并注明了推荐的每日摄入量(RDA)和相应的食物来源。当我对比其他市面上流行的书籍时,发现很多都含糊其辞,这本书则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数值和建议,让人心中有数。例如,关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曲线追踪,它提供的图表清晰易懂,能让我更好地理解每一次产检B超报告上的那些复杂数据代表的意义。这种严谨性,对于追求精确信息的现代父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它让我在做任何关于饮食调整或生活习惯改变时,都有一个可靠的“科学依据”可以遵循,而不是凭感觉行事。总而言之,这本书兼顾了情感支持与硬核知识,平衡得恰到好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